詩經《國風豳風·七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①一之日觱發,
二之日栗烈。②無衣無褐,何以卒歲?③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④同我婦子,
馌彼南畝,田畯至喜。⑤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
有鳴倉庚。⑥女執懿筐,遵彼微行,
爰求柔桑。⑦春日遲遲,采蘩祁祁。⑧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⑨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⑩蠶月條桑,
取彼斧斨,(11)以伐遠揚,猗彼女桑。(12)
七月鳴鶪,八月載績。(13)載玄載黃,
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15)八月其獲,
十月隕萚。(16)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
為公子裘。(17)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18)
言私其豵,獻豜于公。(19)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20)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21)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22)嗟我婦子,
曰為改歲,入此室處。(23)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24)八月剝棗,
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25)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26)
采荼薪樗,食我農夫。(27)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28)黍稷重绹,
禾麻菽麥。(29)嗟我農夫!我稼既同,
上入執宮功:(30)晝爾于茅,宵爾索绹。(31)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32)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33)四之日其蚤,
獻羔祭韭。(34)九月肅霜,十月滌場。(35)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36)躋彼公堂,
稱彼兕觥,萬壽無疆。(37)
【注釋】 ①七月:夏歷七月。流:向下行。火:星名,又叫大火,即心宿。一年自秋季始,大火星自西而下謂之流火。授衣:指貴族士大夫分寒衣。一說叫女工裁制冬衣。②一之日:即夏歷十一月,周歷正月。下文二之日,夏歷十二月。三之日,夏歷一月(正月)。四之日,夏歷二月。夏歷三月,就不作五之日,只稱為“春”。觱(bi必)發:寒風觸物的聲音。栗烈:凜烈,寒氣刺骨。③褐(he賀):粗毛或粗麻織的短衣。卒歲:終歲,年底。④于:為。這里指修理。耜(si四):農具,犁的一種。舉趾:舉足下田,開始春耕。⑤同:會合。婦子,妻子和小孩。馌(ye葉):送飯。田畯:工的農官。⑥載:則;開始。陽:溫暖。倉庚:黃鸝。⑦懿:深。遵:沿。微行(hang杭):小路。爰:乃;于是。柔桑:嫩桑葉。⑧遲遲:緩緩。形容日長。蘩:白蒿,養蠶用。祁祁:眾多貌。⑨殆:怕。及:與。同歸:指被公子強行帶走。⑩萑(huan環)葦:即蒹葭;狄草和蘆葦。(11)蠶月:即夏歷三月,養蠶的月份。條桑:修剪桑樹。斨(qiang槍):方孔的斧。(12)遠揚:指長得過長過高的桑枝。猗:借為掎,拉著。女桑:嫩桑。(13)鶪(ju局):鳥名,又名伯勞。績:紡織。(14)載:則;又是。玄:黑而帶紅色。朱:紅色。孔:甚。陽:鮮明。(15)秀:生穗。葽(yao腰):藥草名,即遠志。蜩(tao條):蟬。(16)獲:收獲莊稼。隕:墜落。萚(tuo拓):落葉。(17)于:取。貉:獸名,孤屬,毛深厚溫暖。(18)同:會合。載:則,就。纘:繼續。武功:田獵之事。(19)私:私人占有。豵:小豬,此指小獸。豜(jian堅):三歲的大豬,此指大獸。(20)斯螽(zhong終):亦名螽斯,今名蚱蜢。動股:古人以為蚱蜢以腿摩擦發聲。莎(suo梭)雞:蟲名,即紡織娘。(21)野:田野。宇:屋檐。(22)穹(qiong窮):掃除。窒:堵塞。塞:堵塞。向:朝北的窗子。墐:用泥涂抹。(23)改歲:除歲。處:居住。(24)郁:郁李。薁(yu):野葡萄。亨:同“烹”,煮。葵:菜名。菽:豆。(25)剝:通“撲”,打。棗與下句的稻,都是造酒的原料。春酒:冬日釀酒,經春始成,故名春酒。介(gai丐):求。眉壽:長壽。(26)斷:摘下。壺:葫蘆。叔:拾取。苴(ju居):麻子。(27)荼(tu途):苦菜。薪:用作動詞,砍柴。樗(chu初):臭椿。(28)場:打糧食的空場。圃:菜圃。農人秋天把菜園弄平,用來打谷,稱為場圃。納:收藏。(29)黍:糜子。稷:高粱。重:早種晚熟的谷。穆(lu路):晚種早熟的谷。禾:粟。(30)同:收齊。上:同尚,還得。宮功:修繕建筑宮室。(31)爾:語助詞。于:取。索:搓。綯:繩。(32)亟:急,趕快。乘:治也,修繕。其始:將要開始。(33)沖沖:鑿冰的聲音。凌陰:藏冰的地窖。(34)蚤:同“早”。指早朝古代一種祭祀儀式。古代在開冰之時用小羊和韭菜祭司寒之神。(35)霜:同“爽”。肅霜,天高氣爽。(36)朋酒:兩壺酒。饗:以酒食待客。曰:發語詞。(37)躋:登。公堂:公共場所。指鄉民聚會的場所。稱:舉起。觥:一種飲酒器,形似伏著的兕牛。
【譯文】 七月火星流向西,九月官家分寒衣。十一月北風呼呼吹,十二月寒氣更凜冽。粗布衣服沒一件,怎么度過這殘年?正月里來修農具,二月下地去耕田。老婆孩子都出動,送湯送飯到田間,田官老爺笑開顏。七月火星流向西,九月官家分寒衣。春天太陽暖洋洋,黃鸝聲聲把歌唱。姑娘手提深竹筐,走在那邊小路上,去采養蠶柔嫩桑。春天日子漸漸長,采摘白蒿眾人忙。姑娘心里暗悲傷,恐被公子往家搶。七月火星流向西,八月蘆葦收獲齊。三月動手修桑樹,舉起斧子拿起斨,高枝長條砍個光,拉著短枝摘嫩桑。七月伯勞枝上唱,八月紡麻織布忙。染色有黑又有黃,我染紅色最漂亮,替那公子做衣裳。四月遠志結了子,五月知了叫不歇。八月里來收早稻,十月風吹落葉飄。冬月將那貉子打,捉住狐貍把皮剝,替那公子做皮襖。臘月大伙又聚齊,繼續打獵練武藝。打得小豬歸自己,大個野豬獻官府。五月蚱蜢彈腿響,六月紡織娘抖翅膀。七月蟋蟀在野地,八月跳到屋檐底,九月進了房門檻,十月鉆入我床腳。堵塞墻洞熏老鼠,封閉北窗堵門戶。嘆我老婆和孩子,眼看就要過年關,快搬進屋避風寒。六月吃李和葡萄,七月烹菜和豆角。八月去打樹上棗,十月去收田里稻;釀成春酒甜又香,祝賀老爺壽命長。七月吃的瓜和菜,八月又把葫蘆摘,九月里來拾麻子。采些苦菜打些柴,是咱農夫半年糧。九月筑好曬谷場,十月莊稼收進倉。早稻晚稻和高粱,粟麻豆麥滿滿裝。嘆我農夫命里忙!地里莊稼才收起,又要服役修宮房。白天出外割茅草,晚上搓繩長又長。急急忙忙蓋好屋,開春又要播百谷。臘月鑿冰沖沖響,正月送進冰窖藏。二月取冰行祭禮,獻上韭菜和小羊。九月天高氣又爽,十月打掃曬谷場。捧上兩壺待客酒,再殺一只小肥羊。大家一起上公堂,牛角杯兒舉頭上,同聲高祝壽無疆!
【集評】 《毛詩序》:“《七月》,陳王業也。周公遭變,故陳后稷先公風化之所由,致王業之艱難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八)
漢·鄭玄:“十月民事男女俱畢,無饑寒之憂。國君閑于政事,而饗群臣,于饗而正齒位,故因時而誓焉。飲酒既樂,欲大壽無竟。”(《毛詩正義》卷八)
清·方玉潤:“此詩之佳,盡人能言。其大旨所關,則王氏云:‘仰觀星日霜露之變,俯察昆蟲草木之化,以知天時,以授民事。女服事乎內,男服事乎外。上以誠愛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婦婦,養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時,其燕饗也簡。’數語已盡其義,無余蘊矣!”
“《七月》一篇,所言皆農桑稼穡之事,非躬親隴畝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親切有味也如是。”(《詩經原始》卷八)
清·王先謙:“《七月》全篇備風雅頌之義。”(《詩三家義集疏》卷十三)
清·姚際恒:“鳥語蟲鳴,草榮木實,似《月令》。婦子入室,茅绹升屋,似風俗書。流火寒星,似《五行志》。養老慈幼,躋堂稱觥,似庠序禮。田官染織,狩獵藏冰,祭獻執功,似國典制書。其中又有似《采桑圖》、《田家樂圖》、《食譜》、《俗譜》、《酒經》。一詩之中,無不具備,洵天下之至文也。”(《詩經通論》卷八)
近·吳闿生:“此詩天時人事百物政令教養之道,無所不賅,而用意之處尤為神行無跡。神妙奇偉,殆有非言語所能曲盡者。”(《詩義會通》,中華書局,1959年版)
近·聞一多:“一篇韻語的《夏小正》或《月令》。”(《聞一多全集·歌與詩》,上海開明書店,1948年版)
今·陳子展:“《七月》,為周初概述周代自后稷豳公(公劉)以來關于奴隸制社會之生產關系基礎,以及其時農業知識與經驗之不朽之偉大詩篇。”“此決非一時一人之作,具有特大之歷史價值,極高之文藝價值。”(《詩經直解》上冊,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總案】 這是《詩經》中最著名的一首長篇農事詩。它真實記述了西周時期從周代先人公劉以來豳地農奴們的勞動生活,反映了當時的階級矛盾。全詩用“賦”的藝術表現手法,詳盡地鋪敘了當時的節令氣候變化、農作物知識、祭祀禮儀和打獵方式,勞動者一年到頭的辛勤勞作以及他們所受的剝削壓迫,從而向讀者展示出一幅生動而豐富的周代社會生活畫面。《七月》的構思頗具匠心。其中“言衣食之源”的,是正筆;鋪寫四季節令變化的,是閑筆。正筆是詩中主旨,是“本事”;閑筆是那些生動形象的具體描繪。在依月而推的農事記錄中,適當地鑲嵌進不少日月霜雪、鳥蟲草木的橫剖面。并且“正筆處少,閑筆處多,蓋以正筆不易討好,討好全在閑筆處”(姚際恒《詩經通論》)。也就是說,沒有正筆,思想內容就不深刻;沒有閑筆,就會缺乏真實感與形象性。本詩正、閑筆交錯使用,虛實相間,互為映襯,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因此,這首詩不僅具有豐富的認識價值、史料價值,也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上一篇:詩經《雅·小雅·魚藻之什·黍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孔融·臨終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