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張衡·四愁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①
側身東望涕沾翰。②美人贈我金錯刀,
何以報之英瓊瑤。③路遠莫致倚逍遙,
何為懷憂心煩勞?④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
側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贈我琴瑯玕,
何以報之雙玉盤。⑤路遠莫致倚惆悵,
何為懷憂心煩傷?
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⑥。
側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贈我貂襜褕,
何以報之明月珠。⑦路遠莫致倚踟躕,
何為懷憂心煩紆?
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雰雰。⑧
側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贈我錦繡段,
何以報之青玉案。⑨路遠莫致倚增嘆,
何為懷憂心煩惋?
【注釋】 ①太山:泰山。梁父:泰山下小山名。②翰:衣襟。③錯:鍍金。金錯刀:環或柄以金鍍過之佩刀。英:瑛之借字,美石似
玉者。瓊瑤:皆美玉。④致:送達。倚:通“猗”,語助詞。逍遙:猶搖搖,不安之意。勞:憂傷。⑤琴瑯玕(gan甘):以美玉裝飾之琴。⑥阪:山坡。天水郡隴山有大阪,名隴阪。⑦襜褕(chan yu參俞):直襟單衣。⑧雰雰(fen):雪盛貌。⑨段:與“端”同義。錦繡段,猶言成匹的錦繡。案:放食器的小幾,形似托盤而有足。
【譯文】 我所思念的人兒呀在泰山,心想尋找她又難越梁父艱險。側身東望,不禁淚濕青衫。美人贈我一把鑲金佩刀,用什么回報她呢——美玉瓊瑤。道路遙遠無法送到,使我萬分心焦,真教人呀悲愁煩惱。我所思念的人兒呀在桂林,心想追隨她又難渡湘水湍深。側身南望,不禁淚沾衣襟。美人贈我一張玉飾雅琴,用什么回贈她呢——成雙玉盤。道路遙遠無法送達,使我失意惆悵,真教人呀郁悶憂傷。我所思念的人兒呀在漢陽,心想跟從她又難跨隴阪漫長。側身西望,不禁淚流滿裳。美人贈我一領貂皮裘衣,用什么報答她呢——明月玉珠。道路遙遠難以送達,使我徘徊躊躇,真教人呀心曲難舒。我所思念的人兒呀在雁門,心想跟隨她又雨雪紛紛。側身北望,不禁泣淚沾巾。美人贈我一匹錦緞,用什么饋贈她呢——青玉食案。道路遙遠難以送到,使我無比感嘆,真教人呀惋惜幽怨。
【集評】 晉·傅玄:“昔張平子作《四愁詩》,體小而俗,七言類也。”(《擬四愁詩序》)
齊·沈約:“平子艷發,文以情變,絕唱高蹤,久無嗣響。”(《宋書·謝靈運傳論》)
梁·蕭子顯:“桂林湘水,平子之華篇;飛館玉池,魏文之麗篆;七言之作,非此誰先? (《南齊書·文學傳論》)
唐·吳兢:“傷時之文也。其旨以所思之處方朝廷,美之為君子,珍玩為義,巖險雪霜為讒諂。其流本出于《楚辭·離騷》。”(《樂府古題要解》卷下)
明·王世貞:“平子《四愁》,千古絕唱。”(《藝苑卮言》卷三)
明·胡應麟:“平子《四愁》,優柔婉麗,百代情語,獨暢此篇。其章法實本風人,句法率由騷體,但結構天然,絕無痕跡,所以為工。后人句模而章襲之,適為厭飫之余耳。”(《詩藪·內編》卷三)
明·陸時雍:“矯矯有西京之致。”(《古詩鏡》卷三)
清·牟愿相:“張平子《四愁》,印板山水耳。接榻百本,都無妍媸。”(《小澥草堂雜論詩》)
清·陳祚明:“獨創此體,郁紆心煩,其言低徊情深,必不可擬,以擬作者不能出本辭范圍之外也。繁主簿《定情歌》能師其意。”(《采菽堂古詩選》卷四)
清·王壽昌:“何謂忠厚?曰:平子《四愁》,悲路遠之莫致……可謂厚矣。”(《小清華園詩談》卷上)
清·秦朝釪:“《四愁》何等四種也?……蓋以東南西北分也。東泰山,南桂林,西漢陽,北雁門。時東漢天下漸亂,其以四方分四愁,即詩人‘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之意。”(《消寒詩話》)
清·沈德潛:“心煩紆郁,低徊情深,風騷之變格也。少陵七歌原于此,而不襲其跡,最善奪胎。”(《古詩源》卷二)“詩有不用淺深,不用變換,略易一二字,而其味油然自出者,妙于反復詠嘆也。……張平子《四愁》得之。”(《說詩晬語》)
清·李重華:“雅之亞也。”(《貞一齋詩說》)
【總案】 本篇最早見于《文選》,前有短序,大意說此詩作于河間王相任上,“時天下漸弊,郁郁不得志”,故此“依屈原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為小人。思以道術相報貽于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此序非張衡自作,乃后人編輯張集時增補史辭而成,后世注家多從之。據詩中所表現內容看,作者所思美人在四方,并未確指,而四方均有阻礙。四方有贈,己欲圖報卻路遠莫致,徒懷煩憂,可見所志不遂。由于作品意義含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甚至“意義空白”,這就使得它可以承受多種“接受”。故此,寄托之說,以《離騷》為本,按此闡釋,不為無據。設若我們撇開對“寄托”的尋繹,僅以直觀方式看待,則此詩仍不失為一篇懷人愁思之佳構,深得《國風》神髓。美人贈物,欲思回報,師承《木瓜》“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之意,表現出君子好逑式的傾慕與追求。而四方阻隔,路遙莫致,郁紆心煩,又極似《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之格調。情真意婉,低徊哀怨,纏綿悱惻,一唱三嘆,語語工麗又似出天然,故人稱“百代情語”、“千古絕唱”,信不謬矣!
上一篇:漢詩《古詩五首·四坐且莫喧》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谷風之什·四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