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古詩五首·四坐且莫喧》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四坐且莫喧,愿聽歌一言。①請說銅爐器,崔嵬像南山。②
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聯。③
誰能為此器?公輸與魯班。④朱火然其中,青煙揚其間。⑤
從風入君懷,四坐莫不嘆。⑥香風難久居,空令蕙草殘。⑦
【注釋】 ①四坐:四座,四座之人。愿:希望。②崔嵬:高大。南山:香爐上端似碗,有蓋,下端像翻過來的盤子,爐形似山。故以南山為喻。③離婁:玲瓏透明的樣子。④公輸:春秋時魯國巧匠名魯班,號公輸。詩中“公輸與魯班”,意謂除了魯班還是魯班。⑤然:同“燃”。⑥嘆:贊許,稱美。⑦蕙草:香草名。古以蘭蕙等香草煉膏,然后置于爐中燃燒取煙。
【譯文】 在座各位暫且不要喧嘩,希望聽我來唱一段。請讓我說說銅香爐,它高大的樣子像南山。上端像伸出的松柏枝,下端有根盤踞在銅盤。爐身雕刻的圖紋各不相同,玲瓏透明彼此相連。誰能做出這樣的器具,除了魯班還是魯班。紅火在爐中燃起,青煙從爐中飄散。香煙隨風飄進各人懷中,在座的人沒有誰不贊嘆。可惜香風難以久留,白白讓蕙草被摧殘。
【集評】 明·胡應麟:“古詩自質,然甚文;自直,然甚厚。《上山采蘼蕪》、《上坐且莫喧》……等,皆閭巷口語,而用意之妙,絕出千古。”(《詩藪·內編·古體中》)
明·譚元春:“(“青煙揚其間”)敘得清,韻不俗,用其中間爽而老,不知者反以為嫩。”(《古詩歸》)
明·鐘惺:“通篇比托,謹身謙柔,讀之感人。”(《古詩歸》漢四)
清·陳祚明:“以比己有才能而君不錄用,河清難俟,冉冉將老,通首但于閑處鋪張,惟末二句是正旨。”(《采菽堂古詩選》卷三)
今·余冠英:“這詩借歌詠香爐寄托諷諭。先寫香爐的精致,次寫香煙的悅人,最后以香風不久、香草空殘比喻世俗的人竭盡精力追求浮名,博得一時的稱羨,到頭是空虛的,不值得的。”(《漢魏六朝詩選》)
【總案】 此詩主旨或如余冠英先生所說,屬于所謂勸世詩。詩作者有此感觸,當與其社會經歷有關。“勸世”原本于憤也,只是詩中憤世之慨表達得委婉。詩以口語為主,以淺顯比喻說理,胡應麟稱其與他篇古詩皆“絕出千古”,誠非虛言。
上一篇:漢詩《張衡·同聲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張衡·四愁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