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歐陽修詞《踏莎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據叢照樓影宋本《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下同)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文忠。天圣進士,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在北宋文壇,是文學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文宗韓愈,倡導文道結合,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一洗“西昆體”的浮艷之風,清新自然;詞作存有二百多首,富于情韻。著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
此詞宋人黃升加詞題為“相別”(《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二),清人金圣嘆又改詞題為“寄內”(《唱經堂批歐陽永叔詞十首》)。這都有助于我們對詞意的理解。詞的抒情主體為離家的征人,抒寫在旅程中感受到的離情別緒。詞在構思方面甚為奇特。
征人離家時正值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陽春二月。梅花已開殘,柳枝柔細,這是陽春二月的物候特征。征人對物候的感受,則是在“候館”與“溪橋”等處?!昂蝠^”為古代迎候賓客的館舍,“溪橋”為山野間景物,它們表明征人已踏上了旅程?!安蒉癸L暖”是化用南朝江淹《別賦》的名句:“閨中風暖,陌上草薰?!贝猴L溫暖,青草發出細細的香氣,這進一步點明了季節。在這個季節,如果與家人團聚共度春宵是最適宜的,而征人卻在旅途中搖動著馬韁繩緩緩前進。這暗寓了征人對家的留戀之情,故不忍匆匆策馬?!皳u征轡”是理解詞意的關鍵之處,作者是在馬上緩搖征轡時觸動強烈的離情別緒的。按常理而言,離愁是隨著離別的漸遠而漸漸淡忘的,然而這位征人卻是因旅程的漸遠而增強增濃,它竟如一溪遠去的春水,迢迢不斷,綿綿不絕。上闋結句,用遞進和比喻的手法巧妙地表達了對家人極其深厚誠摯的眷戀之情。
下闋,作者轉換了抒情的角度,設想別后家人對他的思念之情。他猜想: 她此時已因離別而柔腸寸斷,滿面淚水,悲傷不已了?!皹歉吣谝小笔抢斫庀麻犜~意的關鍵處。征人想象家人離別后痛苦,估計她必然登上高樓遠遠眺望征人。他因而很想勸慰她不要去登樓而望。結尾兩句便是說明不要登樓而望的原因。在高樓上,極目之處將是平遠綿渺的草地,此后便是淡淡的春山;可是征人早已在春山之外了,根本不可能望見的。全詞至此突然結束了,似乎語意未盡。這含蓄地表達了抒情主體對家人的關切,也間接表達了他們之間真摯的情感。
全詞非常成功而含蓄地表達了對家人思念的纏綿情感,體現了北宋中期貴族士大夫細致的感受和新的社會審美情趣,因而前人認為此詞寫得“極切極婉”。像這樣轉換敘述角度的詞,在宋詞中是不多的。它造成詞意撲朔迷離而收含蘊之效。作者尤其善于融景入情,以致上下闋兩結句婉約優美,給人留下許多想象,被認為是“不厭百回讀”的名句。
上一篇:散文·梁啟超文《譚嗣同傳》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詞·秦觀詞《踏莎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