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兩晉詩歌·嵇康·贈秀才入軍(選一首)》鑒賞
嵇康
良馬既閑
良馬既閑,麗服有暉。
左攬繁弱,右接忘歸;
風馳電逝,躡景追飛。
凌厲中原,顧盼生姿。
《贈秀才入軍》組詩共十九首,除首篇五言之外,其余均為四言體。這是嵇詩中之代表作,是寄給他的哥哥嵇喜的。現選讀的《良馬既閑》,是組詩中的第九首。
嵇喜,字公穆,曾舉“秀才”,(漢代叫“茂才”,是當時地方向中央推舉人才的科目之一,不同于后世如清代的“秀才”。)為魏衛司馬。入晉以后,曾為太仆、宗正、徐州刺史。嵇喜當年剛參軍時,嵇康寫了這組詩送給他。
* * * *
此詩題旨何在?
要了解它的寫作主旨,首先要了解整個組詩內容和特點。這組詩,也是用比興手法寫成的,其內容大體是:有的寫送別情景,有的寫兄弟之間友好相處,也有的則寫放任大自然的暢適情趣。它的總傾向是:反對嵇喜參軍,但礙于兄弟情誼又不便明言。為什么反對參軍呢? 因為當時正是曹魏統治勢力與司馬氏集團之間大較量之時,嵇喜卻去參軍幫助司馬氏,大有“為虎作倀”之嫌,是一種趨炎附勢媚俗行為,嵇康從心底里反對。但嵇康又是由其兄嵇喜撫養成人的,兄弟之間確有良好情誼,這種矛盾心理決定了這組詩的思想感情的復雜性。
那么《良馬既閑》這首詩的題旨到底是什么呢?
《古詩選》的編者、清人陳祚明曾經指出:“激昂有氣,然似嘲之。”這是說,此詩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嵇康對其兄在軍中戎裝馳射生活的想象與預祝。其實,詩人在委婉地說反活,含有微諷之意。對此,可從嵇康的整個為人性格等的表現中得到證實。
* * * *
先詮釋詩中的幾個難字疑詞:
閑——“嫻”的假借字,即熟習之意。
麗服——指戎裝,即好看的軍服。
繁弱與忘歸——兩者均為兵器名稱。前者是良弓名。《荀子·性惡篇》有云:“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后者為箭矢之名。《新序》曾記載:“楚王載繁弱之弓、忘歸之矢,以射兕(獸)于夢(地名)。”
風馳與躡景二句——對此,注者有不同詮釋:有的認為,這二句是說,嵇喜軍馬疾馳,有如風馳電掣,可以追上掠過的影子和飛快的鳥。有的則說,“躡景”,即“躡影”,秦始皇的名馬。因“影”為后起字,古與“景”通用;而“追飛”,也是秦王的良馬之名。
凌厲——意氣昂揚、奮往直前的樣子。《三國志·賈詡傳》裴松之有注云:“至于赤壁之敗……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亦作“陵厲”。
* * * *
此詩語譯如下——
跨著訓練有素的良馬,穿上威武戎裝煜煜閃輝;
左挽古稱“繁弱”的硬弓,右搭利箭稱名“忘歸”;
策馬飛馳如風似電,快奔追影過逐鳥飛;
翹望中原奮往直前,左顧右盼英姿逞威!
上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鑒賞
下一篇:《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兩晉詩歌·陸機·赴洛道中作(選一首)》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