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企川《朱貴的風格》原文|注釋|賞析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些英雄模范人物,不管是一個有精深研究的科學家,一個有才華的詩人,一個有專門技能的先進生產者,還是一個有優異種植經驗的農業勞動模范,他們的出現,不僅是某一單位或某一地區的光榮,而且也是整個社會的驕傲。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注意發現和引介這些英雄,使他們有充分展露自己才能的機會。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提倡一種風格,那就是《水滸》中水亭放箭的朱貴的風格。
綽號為“旱地忽律”的朱貴,是梁山下水亭中打探四路消息,接待、引介各方豪杰上山聚義的一個好漢。誠然,朱貴,在梁山泊濟濟眾多的英雄好漢中間,并沒有象“行者”武松景陽崗打虎的赫赫威名,沒有“花和尚”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驚人膂力,也沒有“小李廣”花榮、“浪子”燕青那彎弓搭箭命中天空飛雁的超群本領。但令人永記不忘的,是他那種默默無言、扎扎實實、忠于自己職守,以發現和引介四路英雄為榮的崇高精神。應該說,朱貴所作的這項工作是極其平凡的,他每天忙忙碌碌,干的是跑腿打雜的差事,并且要隨時留神著各路的英雄,以免失之交臂。對于真心上山聚義共建大業的人,除了熱情迎接、酒飯相待之外,還得放出一枝響箭,引介、陪送上山,使他們將來能龍騰虎躍,跨馬立功,顯赫聲名。而自己總是面不露眾、名不遠揚地默守在水亭,從不計較自己工作的榮辱,不考慮自己地位的高低。朱貴,算來也該是梁山泊的 “開國元勛”。最初,除了“白衣秀士”王倫、“摸著天”杜遷、“云里金剛” 宋萬,就推他“旱地忽律” 了。可是,迎林沖上山后,便推移到第五位,迎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上山后,便推移到第十一位,到后來僅占了個九十二把交椅,還是個“四店打聽聲息,邀接來賓” 的頭領一員。但他并不感不平,也沒有任何怨言。他不象那心胸狹窄的王倫妒忌良材。只要是有本事有才智的英雄謀士,只要能成人之美,他是一概樂于推薦引介的。得遇“名鎮寰海” 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隨即安排魚肉,盤饌酒肴,到來相待” ,……他見晁蓋等七人來,說投托入伙,“慌忙迎接”。聽了來歷,“大喜;逐一都相見了,請入廳上坐定,忙叫酒保安排分例酒來管待眾人; ” ……由于他這種廣納英杰的坦蕩胸懷,終于引來了四路英雄,形成了叱咤風云的聲勢。
在培養英雄模范人物的問題上,有人說: “我們支持他搞試驗,弄成了,響了他的名,上蘭州,走北京,沒我們的份。”這和朱貴的風格是沒有共同之處的。事實上,發現和培養一個英雄模范人物,不僅是“響了他的名”,能 “上蘭州,走北京”,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對社會的重大貢獻,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好處,這中間,當然也有我們的一份功績。比如,我們幫助一個植棉能手搞試驗,給他以充分便利的條件,使他總結出一套新的植棉經驗,大大地提高棉花的產量和質量,這對本地區或更大的范圍內,不都是很有價值的嗎?再比如那整日鉆在孤寂幽深的圖書館里辛勤勞動的人們,由于他們煞費心機,不辭勞苦,從街頭巷尾各式各樣的角落,從堆積如山極其雜亂的廢紙堆里,翻出許多珍貴的資料,經過精細校對,小心修補,裝訂成冊,供人借讀,或許因為它提供了豐富的史實,以致使一位理論家研究出一個極有價值的問題公諸于世;或許因為它提供了無數可靠的線索,以致使一位地質工程師從萬山叢中尋得了寶貴的礦藏;……雖然他們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汗水沒直接地放出炫人的光芒,但他們不是也對社會有極大的益處嗎?誰能說他們這種服務于人,盡人滿意,成人之美的精神不是很高尚的呢?
越是踏踏實實地工作,服務于人,成人之美,越顯示出他品格的崇高。在這一點上,朱貴的風格是值得我們發揚光大的。
(1962年9月15日《甘肅日報》)
賞析 文章貴有新意。但并非每篇文章都能拿出新的、獨到的見解、觀念來。或者也竟可以說并非每篇文章都一定得拿出全新、獨到的見解來。譬如“勸學”的文章,古往今來就很有不少,但那命意,歸根結底,也不外就是勸學。再如對伯樂精神的贊頌,寫下的文章也并不少。因為,對人的生活有益的思想、觀念,是古今社會的共同精神財富。所以,在一定的意義上說,我們也需要老調重彈的文章。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情境的不同,這些健康有益的思想觀念與現實生活的連接點也會發生種種不同的變化,因此,一篇好的文章就不能完全是重彈“老調”,而應當準確地抓住“老調”與現實的連接點。這篇文章在倡導“朱貴的風格”時,開宗明義,首先點明我們所處的時代,指明我們的時代對“朱貴風格”的需要。這就賦予“朱貴風格”一種新的內涵,使之具有了時代的特色。有了這樣的立意,作者對《水滸》中有關朱貴的描寫的選擇,也就有了依據。文章在借用《水滸》的描寫,闡明所謂“朱貴的風格”的內涵之后,緊接著對一些錯誤想法進行了分析。這些分析,完全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說話,使“朱貴的風格”的現實意義更加明確,時代特色更加明顯。
上一篇:蘇洵《木假山記》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黃藥眠《雜感集(節選)》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