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下昆侖,發(fā)光如舒絲。
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黃河曲,日從中央轉(zhuǎn)。
旸谷耳曾聞,若木眼不見。
奈爾鑠石,胡為銷人?
羿彎弓屬矢,那不中足?
令久不得奔,詎教晨光夕昏!
屈原《離騷》 云:“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這首詩宏揚上述詩意,通過對太陽的責難,抒寫了詩人珍惜時光,亟盼有所作為的心情。
前四句寫太陽不了解自己的心情。日光從昆侖山上照射下來,發(fā)出的光芒就像舒散開來的素絲一樣,但只照見了詩人傾向太陽的心,卻沒有照見詩人的悲傷心情。昆侖是神話中的山名,極為壯偉。《山海經(jīng)· 海內(nèi)西經(jīng)》:“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史記·大宛傳》 引 《禹本紀》:“昆侖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葵藿心”,喻詩人傾向太陽的心。葵是向日葵,藿是豆葉,葵有向日的本性,藿并不向日,這里只是與葵連舉而已。曹植《求通親親表》:“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終向之者,誠也。”“游子”,離鄉(xiāng)遠游的人,詩人自指,隱含漂泊未定、功業(yè)未就之意。太陽從高聳入云的昆侖山上直瀉下來,光芒萬丈,景象何其壯麗!發(fā)出的光芒有如舒絲一樣,色彩又何其秀美!然而,詩人并不是要寫一篇太陽禮贊,第三句以一兩壓千斤的 “徒”字輕輕一轉(zhuǎn),將金碧輝煌的太陽推到了被告席上,為下文的責難揭開了序幕。
中六句寫對太陽的責難。“折折”,是折而又折。《河圖》 說黃河從昆侖山流出來,千里一曲,九曲入海。《爾雅》說黃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 《將進酒》),其湍急如此,迅疾如此,尚且要曲曲折折地行進,太陽你為什么卻要徑直從天空中轉(zhuǎn)過?“旸谷”,神話中太陽升起的地方。“若木”,神話中的樹木,長在太陽下落的地方。剛聽說太陽從旸谷升起,怎么一轉(zhuǎn)眼就從有若木的地方落下不見了?“鑠石”,謂使石頭熔化。《楚辭·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銷人”,謂使人變得衰老。太陽怎么要這樣地將金石熔化?又為什么要將人生消磨?一步緊似一步,一層深似一層,連珠炮似地將問題提出,不容太陽有喘息的余地。句句都是不滿的反問口吻,最后兩句以“奈爾”、“胡為”開頭,并變五言句為四言句,節(jié)奏突轉(zhuǎn)急促,使語氣更趨強烈,情緒更為高亢,分明到了義憤填膺、怒不可遏的地步。“胡為銷人”一句,隱約透出了詩人何以會有游子之悲的信息。詩人本來是希望在有限的人生里有所作為的,所以對太陽懷抱著一顆葵藿之心。但無情的事實是: 無意義的人生過得太快了,眼見得形衰貌減,年華蹉跎,壯志未酬,老大無成,內(nèi)心怎能不焦慮呢?而這一切,不都與太陽運轉(zhuǎn)得太快有關(guān)么?于是不由得要將一腔怨氣發(fā)泄到太陽頭上了。
末四句緊承前意,由羿射太陽的神話,引出要太陽永不奔走的奇想。“屬 (zhu囑)矢”,即搭箭。據(jù) 《淮南子·本經(jīng)篇》,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民無所食。堯便叫羿上射十日,羿一口氣射下了九個。詩人因怨恨太陽,不由得也責怪起羿來: 你當初彎弓發(fā)箭,射下了九個太陽,為什么不射中剩下的這一個太陽的腳,叫它永遠不得奔走?它不能奔走了,豈不是就可以不讓早晨天亮、夜晚天黑了?南朝樂府 《讀曲歌》 云:“愿得連冥不復曙,一年都一曉。”這里則是“愿得連曙不復冥”,要讓太陽長懸空際,光芒永駐,既不“鑠石”,也不“銷人”,這樣詩人就可以永葆青春,乘時進取,建功立業(yè)了。四句詩長短錯落,不拘一格,可見為了充分自由地抒情寫意,詩人有意識地擺脫了一切形式上的束縛,使急切的心情得以畢現(xiàn)毫端,躍然紙上。
詩人因父名晉肅,“晉”、“進”同音,于是被嫉恨他的人以“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韓愈《昌黎先生集》卷十二《諱辯》)為由攻擊,被迫放棄了就試禮部的機會,從而堵塞了仕進之路,一生僅作過奉禮郎的小官,憤憤不平,郁郁寡歡。這首詩曲折地控訴社會的不平,表現(xiàn)了不甘受命運擺布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詩篇包籠天地,役使造化,想象奇詭,境界雄奇,感情熾烈,議論大膽,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自己所說的“筆補造化天無功”(高軒過》)的藝術(shù)膽識和才力。詩人將“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這樣的具有強烈現(xiàn)實生活色彩的內(nèi)容同恢奇神秘的天界描寫、虛無縹緲的神話傳說融為一體,用自己深沉的感慨、猛烈的責難去驅(qū)使一切,說明詩人不是為了落腳于虛幻,而是為了著眼于現(xiàn)實,著眼于個人強烈的主觀感情的抒發(fā)。“所命止一緒,而百靈奔赴,直欲窮人以所不能言,并欲窮人以所不能解”(方拱乾 《昌谷集注序》),這首詩正也體現(xiàn)了這樣的特色。
上一篇:《苦晝短》原文|賞析
下一篇:《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