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月中行》原文賞析
采 蓮
新絲輕染石榴紅。虹掛小窗東。淡煙深柳晚來風。 結伴采芙蓉。
縠紋細浪牽花槳, 雙鷺下、綠水搖空。藕花裙濕鬢云松。人在落霞中。
李雯的詞作,小令居多,他善于將復雜的事件或深摯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煉和濃縮,言簡意賅,頗耐吟詠和思索。詞風不假粉飾,清麗天然。這首《月中行·采蓮》是他的優秀代表作。
這一幅采蓮圖,色彩協調,意境優美,畫面的中心是 “結伴采芙蓉”的天真無邪的一群少女。然而詞人沒有具體刻劃這些艷如紅蓮的姑娘的具體動作和情態,只是讓她們挽虹伴柳,浮游在田田翠葉、亭亭藕花叢中,若隱若現。在活動的畫面上,采蓮少女與美麗的大自然融為一體。淡煙輕風、縠紋細浪、綠水花槳、人面荷花,交相輝映,使全詞別具一種引人遐想的優美意境。這樣的藝術構思,是獨具匠心的。
詩貴于發端,詞亦然。這首詞,開篇便巧妙地展示出采蓮女活動的環境,即周圍的自然風物,并把它們組織成一個和諧、優美、統一的整體。“新絲輕染石榴紅。虹掛小窗東。”無疑,這是環境的描寫,這里寫出了虹的艷麗的色澤及其方位,還暗示了霽朗時間。這兩句寫得厚重而有色澤,它讓讀者有想象的余地,在眼前浮現出雨后的天空,西陽斜掛,東虹似練,暮煙淡淡,柳色深深,晚風習習這樣一幅畫面。女主人公就在如此環境中,“結伴采芙蓉”。寫“虹”,則用“新”、“輕”、“紅” 來形容,因其新,方知初霽; 因其輕,便覺質地之薄; 因其紅,更見顏色之艷。可謂形色兼備。描“煙”,則淡,狀“柳”,則深,色調分出層次,堪稱質澤相當。詞人在這里用的是“盡言寫物”的賦法,讓采蓮少女們在輕筆淡抹、彩虹如帶的環境中姍姍而來,結伴采蓮,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致。這樣,就使彩虹、淡煙、深柳、晚風和“結伴采芙蓉”的少女們相隨入畫,共同有機地構成此時此地的采蓮風光圖。
下闋仍舊是用賦法,描繪環境,時見佳妙。詞云: “縠紋細浪牽花槳,雙鷺下、綠水搖空。”詞人首先從視覺入手,為我們描繪出水天合一的優美意境。俯視,微波細浪,碧空映水,船浮荷塘,輕移花槳; 仰望,雙鷺翩翩,翱翔欲下。這些均為目中之所見,是對采蓮少女形象的烘托。她們三五結伴,嘻笑著坐在小船上,風平浪靜,信手采蓮,想來是多么悠然,多么愜意! 詩情畫意,溢于字里行間。這三句,詞人不僅抓住了 “細浪”、“花槳”、“綠水”、“雙鷺”這些有水鄉特色的風物,而且還呼應了 “采芙蓉”這一情事,并通過“牽”、“下”等詞,把它們自然而和諧地組織在一個完美而又極富生活情趣的藝術境界里,使我們恍有親臨之感。最后,詞人以“藕花裙濕鬢云松。人在落霞中”兩句,將采蓮女由暗寫轉入明寫,使她們的形象明朗地活躍在這幅采蓮圖的畫面上。這樣,剝籜見筍,畫龍點睛,更能引起讀者興趣,留下深刻印象。這里需要指出,采蓮女雖然已在綠水搖空的背景上出現了,但詞人仍只是通過側面描寫來展現她們的身影。“藕花裙濕鬢云松”的詞句,也沒有正面寫“采蓮”的具體動作,僅從“裙濕” “鬢云松”這些物態變化,含蓄地反映出勞動辛苦的一面。結句“人在落霞中”,從結構上來看,呼應前邊的“晚”字,使之成為結構統一的整體; 從意境神韻來說,更是給優美的境界籠罩上晚霞的絢爛色彩,使“藕花裙濕鬢云松”的采蓮女增添了艷美的光圈……。
這首小詞在歷代采蓮曲中應當說是絕妙的一首。作者不事重彩濃抹,在詞篇里融進了水墨畫的筆意。虹掛東窗,煙淡柳深,構成景象的美,其美,是那樣恬靜; 榴染長虹,水搖白鷺,構成色彩的美,其美,是那樣的明凈; 細浪牽槳,綠波蕩漾,構成節奏的美,其美,是那樣的靈動; 少女采蓮的身影,若隱若現,更構成了一種意態的美,其美,是那樣的朦朧。
上一篇:《司馬昂夫·最高樓》原文賞析
下一篇:《王世貞·望江南》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