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歐陽修詩《豐樂亭游春》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歐陽修于仁宗慶歷五年(1045),因受誣構落職,貶知滁州。他在滁州兩年多,身處逆境,寄情山水。抵滁次年,因偶然發(fā)現(xiàn)瑯琊山幽谷泉泉水清甜,風景幽異,“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取名“豐樂”,還寫了一篇《豐樂亭記》,其中說:“四時之景,無不可愛。”
《豐樂亭游春》,詩共三首,都寫春景。前兩首寫春光濃艷,太守與游人忘情怡樂,陶醉其中,這里選的是第三首。
首句“紅樹青山日欲斜”的時間概念是“日欲斜”,正因紅日快西沉了,夕照中的樹才是紅的,而夕照陰面的山色依然青翠一片。日色將暮,“紅樹青山”還是極美的一幅春景。不說夕陽好,但說夕陽斜照下的“紅樹青山”,把傍晚春光寫得如此艷麗,那惋惜惆悵之情固然隱約難去,但到底還側(cè)重對春光的流連依戀。
次句“長郊草色綠無涯”,意境類似首句,碧草無涯,實是暮春景色。但歐陽修這一句卻寫得生機旺盛。后來蘇軾寫暮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詞的“芳草”句足可撥去楊花飄盡的薄愁,未嘗不得力于歐詩的“長郊草色綠無涯”。
首句寫日色將暮,仍有“紅樹青山”的艷麗景色;次句寫春將歸去,又化出“草色綠無涯”的遍野生機;這樣,多情的游客才不忍離去:“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即使是黃昏春老,仍然踏著滿地落花,來往流連于豐樂亭前。春情深,游興濃,寫得纏綿酣暢。歐陽修于逆境中能褪盡傷感,自有其開闊襟懷在。
上一篇:詩歌·樂府民歌《東門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杜甫詩《丹青引》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