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木蘭花慢》
過秦淮曠望,迥瀟灑,絕纖塵。①愛清景風蛩,吟鞭醉帽,時度疏林。②秋來政情味淡,更一重煙水一重云。③千古行人舊恨,盡應分付今人。④ 漁村,望斷衡門。⑤蘆荻浦,雁先聞。對觸目凄涼,紅凋岸蓼,翠減汀蘋。⑥憑高正千嶂黯,便無情到此也銷魂。⑦江月知人念遠,上樓來照黃昏。
【注釋】 ①秦淮,河名,源出江蘇,西北流經今南京市東南,入長江。瀟灑,寥廓凄清的樣子。杜甫《玉華宮》詩:“萬籟真笙竽,秋色正瀟灑?!?②蛩(qiong窮):蟋蟀的別名。吟鞭醉帽:指吟詩飲酒的生活情狀。③政:通正,正是。④分付:交付。⑤衡門:橫木為門,喻簡陋的房屋。《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雹揶?liao了):草本植物,品類甚多,如水蓼、馬蓼等。葉味香,花淡紅色或白色。蘋:多年生淺水草本植物,葉有長柄,俗稱田字草,夏秋開小白花。銷魂:謂神思茫然,仿佛魂魄將離體。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譯文】 過秦淮河眺望空曠的原野,它是多么凄清渺遠,透明得無一絲微塵。我愛清景秋風中蟋蟀的唱吟,傾心于賦詩醉酒的放浪生涯,如今又在旅途中度越河湖池沼、片片疏林。秋天里總使人心情蕭瑟,更何況看到那迷離的煙霧、重重的水云?千古離愁旅恨,全都給予了今日的行人。雙眼望斷,那隱約的遠方,是簡陋的漁村。長滿蘆荻的水灘上,傳來大雁的哀音。紅蓼花已在凋殘,萍草的翠綠也減去了幾分,滿目凄涼撼人心神!憑高極目,千山黯淡,即使無情此時此景也會丟魄失魂。大概月亮知道我懷念遠方的人兒,特意把清輝灑上樓頭,照亮這令人惆悵的黃昏。
【集評】 清·王敬之:“‘清景,句,‘秋來’句,俱疑有誤。林韻獨用閉口音,亦可疑。”(《淮海集補遺》案語)
【總案】 清道光年間王敬之高郵刻本《淮海集》補遺收錄此詞。唐圭璋《全宋詞》據趙聞禮《陽春白雪》卷一輯入。詞蓋為早期作品。徐培均云:“據年譜,熙寧九年(1076),少游曾同孫莘老、參寥子訪漳南老人于歷陽,浴湯泉,游龍洞,謁項羽廟,歸時當經秦淮。此詞似為歸時所作?!?《淮海居士長短句》校注),其說可參。詞中寫羈旅閑愁,筆墨疏放有似柳詞;然而,在長調慢詞的鋪敘中,以輕倩的語言構織較為蘊藉的意境,以盡力避免過于發露,坦直的缺陷,就秦詞長調本色而論,此詞已露端倪。
上一篇: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辛棄疾《木蘭花慢》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