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廷先
皇天久矣眼垂青, 盼盼先生此一行。
兩生無補秦興廢, 一出仍關魯重輕。
白骨青山如得所, 何須兒女哭清明!
王奕
這首詩錄自厲鶚《宋詩紀事》卷七十九。詩題中的“謝疊山”是南宋遺民謝枋得的號。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二十四年(1236-1237)兩次召他至大都(今北京)作官,均遭拒絕。至元二十五年,福建地方官再次強迫他北上,他不得不行,即日只食果菜,以示必死。次年到達大都,長時饑餓得病,遷居憫忠寺,見壁上有《曹娥碑》(此碑紀東漢孝女曹娥為覓父尸投江溺死事,碑為東漢末邯鄲淳所撰),泣曰:“小女子猶爾,吾豈不汝若哉!”早已降元的南宋舊臣留夢炎,遣使持藥雜米以進,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耶?”棄之于地,終不食而死(略據《宋史》卷四二五《謝枋得傳》)。
謝枋得之死,上距至元十九年文天祥就義已經七年。他是南宋死義的最后一人,與文天祥后先輝映。他在被脅迫北行之前,寫了一·首《北行別人》七律表明自己不屈之志。當時步他的詩韻為他送行的有游古意、葉愛梅、毛靜可、魏天應、蔡正孫等,另外還有陳達翁、王濟源的送行詩(均見《疊山集》附錄)。這些送行詩多勉勵寬慰語,寫得最為沉郁感人的是王奕這首和原韻送行詩,厲鶚乃根據《西江詩話》采錄,不在《疊山集》附錄之內。
起聯“皇天久矣眼垂青,盼盼先生此一行。”繼謝枋得原詩末聯“南八男兒終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的詩意,而加以深拓。第一句說謝枋得在南宋滅亡之后,長期隱居,兩次拒絕元朝招聘之命,鐵骨錚錚,受到皇天的“垂青”?!按骨唷笔怯脮x朝詩人阮籍“能為青白眼”的典故,意即眷賞,另眼看待。詩里的內在涵義是說謝枋得的人格已經受到天帝的長期眷賞,應當繼續堅持下去,不負蒼天。第二句表明作者的期望?!啊芭闻巍边@個疊詞透露出作者殷切期待的心情,期待什么呢?下聯寫出。頷聯“遺表不隨諸葛死,《離騷》長伴屈原清?!庇脙晌还湃说氖论E進行勉勵。諸葛亮在《出師表》里表明自己為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他,人雖死而《出師表》沒有隨他死去,而永遠傳于人間。屈原在他的《離騷》巨作里,反復陳述了他對楚國的忠貞不二之情,到后來他寧愿自沉汩羅,下從彭咸,也不肯同流合污;《離騷》這篇巨作伴隨著屈原的清風亮節而長存天壤。言外之意很清楚,就是希望對方以諸葛亮和屈原為楷模,不能對元朝降身屈節。
頸聯“兩生無補秦興廢,一出仍關魯重輕?!庇玫氖囚數貎扇迳牡涔省G爻┠?,陳勝、吳廣起兵反秦,秦朝博士魯人叔孫通,見天下大亂,知秦必亡,逃歸故鄉,參加了項梁、項羽領導的起義軍。項羽失敗后投漢。劉邦即皇帝位后,要他制定群臣朝見皇帝的禮儀制度,他回到魯地征聘儒生三十多人作他的助手。有兩位儒生不贊成他的行為,不肯應征。叔孫通說他們二人是“不知時變”,遂與其他儒生西上長安制定了朝儀,受到封賞(見《史記》卷九十八《叔孫通列傳》)。詩里用這個典故的意思是說,魯兩生的行為,對秦朝的興廢是不起什么作用的,但只要一出來就關系到魯地聲望的輕重,不出則重,一出則輕。這里用來比喻謝枋得到大都去關系到宋王朝的聲譽,應當堅持到底,為已經滅亡的宋朝爭光。這個典故用得貼切而含意深厚,對于謝枋得來說,是精神上的鼓勵,也是懇切的忠告:千萬不能失節啊!末聯“白骨青山如得所,何須兒女哭清明”兩句勉勵對方寧殺身以成仁,勿求生以傷義,青山處處,可埋忠骨,只要死得其所,自足不朽,何須葬身故鄉,贏得兒女們清明時節的哭聲呢!未兩句是全詩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詩的警句。它形象地概括了中國古代忠臣義士的生死觀,也是詩人自己的生死觀。較之“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情意尤為深厚,幾可與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爭輝。謝枋得到大都后,終于不負平生之志,從容殉國。他是不朽的。這首送行詩可與他的不朽業績并傳。
上一篇:劉乃昌《送范德孺知慶州》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顧易生《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