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須康兄酒泉客,平生出入王侯宅。今朝醉臥又明朝,忽憶故鄉頭已白。流年恍惚瞻西日,陳事蒼茫指南陌。聲名恒壓鮑參軍,班位不過揚執戟。邇來七十遂無機,空是咸陽一布衣。后輩輕肥賤衰朽,五侯門館許因依。自言萬物有移改,始信桑田變成海。同時獻賦人皆盡,共壁題詩君獨在。步出東城風景和,青山滿眼少年多。漢家尚壯今則老,發短心長知奈何。華堂舉杯白日晚,龍鐘相見誰能免。君今已反我正來,朱顏宜笑能幾回。借問朦朧花樹下,誰家畚插筑高臺(從步出東城生出)。
唐人多有贈康洽詩,李東川作屬康壯盛時也,此則深悲其遲暮,氣韻高,“極不見”為中藏警句,結尤冷雋不可言。
【箋釋】
[康洽] 《唐才子傳·康洽》:“康洽,酒泉人,黃發美丈夫也。盛時攜琴劍來長安,謁當道,氣度豪爽,工樂府詩篇,宮女梨園,皆寫于聲律。玄宗亦知名,嘗嘆美之。所出入皆王侯貴主之宅,從游與燕,雖駿馬蒼頭如其己有。觀服玩之光,令人歸欲燒物,憐才乃能如是也。后遭天寶亂離,飄蓬江表。至大歷間,年已七十余,龍鐘衰老,談及開元繁盛,流涕無從。往來兩京,故侯館谷空,咸陽一布衣耳。于時文士愿與論交,李端逢之,贈詩云:‘聲名常壓鮑參軍,班位不過揚執戟。’又云:‘同時獻賦人皆盡,共壁題詩君獨在。’后卒杜陵山中,文章不得見矣。”
[酒泉] 《通典》卷一七四“酒泉郡”:“肅州,今理酒泉縣。舊月支地,后匈奴居焉。漢武開之,置酒泉郡(注:城下有泉,其味如酒),后漢、魏、晉皆因之。西涼武昭王遷都于此。后魏亦為酒泉郡。隋初廢,置肅州,煬帝初,州廢,以其地入張掖郡。大唐復置肅州,或為酒泉。”酒泉于大歷元年(766)陷于吐蕃。
[鮑參軍] 即鮑照,南朝宋著名文學家,曾遷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宋書》卷五一《宗室傳·劉義慶》附《鮑照傳》:“鮑照,字明遠,文辭贍逸,嘗為古樂府,文甚遒麗。元嘉中,河、濟俱清,當時以為美瑞,照為《河清頌》,其序甚工……世祖以照為中書舍人。上好為文章,自謂物莫能及,照悟其旨,為文多鄙言累句,當時咸謂照才盡,實不然也。臨海王子頊為荊州,照為前軍參軍,掌書記之任。”杜甫《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班位] 職官爵位;朝班位次。《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公孫揮能知四國之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貴賤、能否。”《晉書》卷一二一《李雄載記》:“雄時建國草創,素無法式,諸將恃恩,各爭班位。”揚執戟,指揚雄。執戟,秦漢時的宮廷侍衛官。因值勤時手持戟,故名。西漢揚雄曾任郎官,秦漢郎官如中郎、侍郎、郎中,皆于殿門執戟宿衛。《漢書》卷八七《揚雄傳贊》:“雄年四十余,自蜀來至游京師,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奇其文雅,召以為門下史,薦雄待詔,歲余,奏《羽獵賦》,除為郎,給事黃門,與王莽、劉歆并。”《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臣事項王,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裴骃集解引張晏注:“郎中,宿衛執戟之人也。”后常用作官位不高之喻。
[無機] 任其自然;沒有心計。皇甫謐《高士傳》卷中“漢陰丈人”:“漢陰丈人者,楚人也。子貢適楚,過漢陰,見丈人為圃,入井抱甕而灌,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機于此,后重前輕,挈水若抽,其名為槔,用力寡而見功多。’丈人作色而笑曰:‘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唐張說《龍池圣德頌》:“非常而靈液涓流,無機而神池浸廣。”
[咸陽] 《元和郡縣圖志》卷一“京兆府”:“咸陽縣,本秦舊縣也。孝公十二年于渭北城咸陽,自汧、隴徙都焉。秦自孝公、惠文、悼武、昭襄、莊襄王、始皇、胡亥并都之。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鑄以為鐘
[輕肥] “輕裘肥馬”的略語。杜甫《秋興》其三:“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權德輿《侍從游后湖宴坐》:“輕肥何為者,漿藿自有余。”
[五侯] 見本書卷三韓翃《別汜水縣》注。 因依,傍;依托。阮籍《詠懷》其八:“回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
[步出東城] 古詩《歩出城東門》:“歩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
[漢家尚壯] 西漢馮唐、顏駟故事。《史記》卷一〇二《馮唐列傳》:“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余,不能復為官。”《文選·張衡〈思玄賦〉》:“尉尨眉而郎潛兮,逮三葉而遘老。”李善注引《漢武故事》:“顏駟,不知何許人,漢文帝時為郎,至武帝,嘗輦過郎署,見駟尨眉皓發,上問曰:‘叟何時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時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會稽都尉。”
[發短心長] 謂年歲雖老,但心思綿長,頗有感懷。《左傳·昭公二年》:“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
[龍鐘] 衰老貌;年邁。唐沈佺期《答魑魅代書寄家人》:“龍鐘辭北闕,蹭蹬守南荒。”
[畚插] 亦作“畚鍤”、“畚臿”。畚,盛土器;鍤,起土器。泛指挖運泥土的用具。亦借指土建之事。《晉書》卷五一《束晳傳》:“以其云雨生于畚臿,多稌生于決泄。”又同書卷一〇六《石季龍載記論》:“窮驕極侈,勞役繁興,畚鍤相尋,干戈不息。”此處謂大興土木建設。
【輯評】
《后村詩話新集》卷六:儲光羲《野田黃雀》云:“唶唶野田雀,不知軀體微。窮左一頹舍,棗多桑葉稀。無棗猶可食,無桑何以衣。蕭條空倉暮,相引時來歸。邪路豈不捷,渚田豈不肥。水長路且迥,側側與心違。”《戲馬臺》云:“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瑯琊縣。滄海沉沉晨霧開,彭城烈烈秋風來。”崔國輔《對酒吟》云:“行行日將夕,荒村古冢無人跡。蒙籠荊棘一鳥飛,屢唱提壺沽酒吃。古人不逢猶不足,遺恨精靈傳此曲。寄言世上諸少年,平生盡在杯中淥。”楊衡《哭李象》云:“白雞黃犬不將來,寂寞空余葬時路。草死花開年復年,后人知是何人墓。”李端《贈(空)[康]洽》云:“同時獻賦人皆盡,共壁題詩君獨在。”于武陵《過侯王故第》云:“不知彈鋏客,休整處感新恩。”劉商《醉后口號》云:“春草秋風老此身,一瓢長醉任家貧。醒來還愛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屬人。”羊士諤《酬蕭使君出妓夜宴》云:“玉顏紅燭忽驚春,微步凌波拂暗塵。自是當歌斂眉黛,不應惆悵為行人。”余選晚唐數家詩既盡,又取儲光羲、崔國輔、楊衡、李端、于武陵、劉商、羊士諤七人一聯半句,以附益之,此七人非晚唐體。
上一篇:《古別離二首》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巫山高和皇甫拾遺》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