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濟淳《黃山氣候云物記》原文與賞析
汪濟淳
黃山峙域中,其奧易出域外。自非遺落物,嗜靜觀有得,與山靈同性命者,不可與言黃山。蓋必我之性情嗒然若木石,而后山之性情躍然具須眉。余住山下,不敢謂久,或期焉,或期有半焉,或不可期計,僅可旬計焉,大約閱開落歷暄萋矣。因所睹記述其略。
春
黃山春到較遲。當市郭郊原柳眼桃腮,獻媚弄態時,正山中殘雪凝枝,剩寒錮石候也。迨花事外謝,春告暮矣,山始吐榮發秀,異香氤氳遍崖壑。海棠枝頭點珠,木蓮葉上耀玉,叢蘭滿石,采芝盈眸。其花不知名,卉非世有者,又與奇松幽徑相錯如繡。群鳥嚦嗉深箐中,簫笛笙鏞分為之,謂之“山樂”,山外無有也。僧采荈取筍,嚼野蔌。筍產最夥,法制之味勝天目。
夏
黃山四時皆適,夏居更勝。大暑流金石、焦土山,人在洪爐焰冶中。黃山氣如高秋,野服籜冠,曳杖巖趾, 見奇峰撐天, 疊巘蔽日, 古木千章, 寒潭百尺,涼飔拂拂,皜然何有! 正午見日,和煦宜人,昃則宿,夕則栗。雨余晴初,有挾纊者。地絕蚊蠅,僧弗施幔。 日添香泉不煩人力。 視市居旅行,褦搖箑,汗下十斛者,真有仙凡之隔。彼秦漢之君遣童男女隨方士求海上三山,抑知陸地有瀛海哉!
秋
黃山夏日如秋,故秋候最早。金風初屆,寒霜遽飛, 征鴻無聲, 老夜嘯。 木芙蓉累結朱實, 秋牡丹群吐紫英。最可樂者,秋葉幻色絢爛如春。蓋樹木藤蘿皆億年物,飽饕霜露,巧繪丹黃。正色則五,五色之中深淺雜呈,又不翅各五也,斑斑駁蝕如古鼎彝。仰壁壁然,俯壑壑然,矚近覽遠,遠近然。登峰遐眺,江長海闊,惟此時可指而數也。石門、消搖諸勝,潦盡草枯,亦秋游為良。
冬
黃山沉寂幽奇,然春迄秋,游屐雜至,涴我泉石。冬屏人跡,如時在鴻濛,人居胎息,韜精固存,反勝三時。氣雖凜然,顧山饒棘楚,然薪熾炭,瑾戶擁書,以寂得娛。僧以炕寢客,間餉清明佳醪,酡顏寒山,致足相敵。老梅百株布桃源巖,洞間香雪,時舒半里白粲。
此文描繪黃山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風物,非同一般文人的“傷春悲秋”之作,而是以一個熱愛大自然的旅游者的眼光,將黃山的四季都寫得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描繪景物真切具體,富有地方特色; 文筆簡潔,寥寥數語,便寫出一個季節的氣候風物的特色。
文章的首段寫文章的緣起。黃山以雄奇、幽深而名揚天下,非超然物外,熱愛山如同性命一樣的人,不能談黃山。作者認為自己的性情象木石一樣超然物外,又斷斷續續地在黃山居住了許多時候,觀察過黃山花開花落的氣候變化,因而能夠將自己的真切體會寫出來。首段交代了此文是作者親身觀察的結果,增加了文章的可信性,并表現了作者對黃山的熱愛之忱。
次段寫黃山春天的氣候風物。作者以山外之春作對比,點出黃山春天較遲的氣候特點。當山外已是桃紅柳綠之時,山中卻還殘雪未消; 等到山外眾芳凋零,春色將暮時,山中才野花吐芳,春色燦爛。有海棠花、木蓮花、蘭花、靈芝草以及不知名的奇花異卉。群鳥啼囀,像簫笛鐘鼓齊鳴,還有一種叫“山樂”的鳥,為此山外所無。和尚們采茶、挖筍、吃野菜。黃山產筍甚多,制成筍干,味道甚美。此段寫出黃山春天較遲但春色絢麗、物產甚豐之特點。
第三段寫黃山夏季的氣候。作者以山外酷熱難耐作對比,突出黃山夏季清涼舒適的特點。黃山夏日涼爽如秋,這時,穿著粗布衣,戴著竹笠,拄著拐杖去登山,只見奇峰插天,遮蔽了烈日,古樹千株,寒潭幽深,涼風拂拂,沒有一點熱的感覺。中午才看見太陽,陽光柔和宜人。日西斜時便像夜晚一樣涼爽。雨過天晴時還有人穿棉襖。山上沒有蚊子,和尚們從來不掛蚊帳。對比此時在城市中居住或旅行,戴笠帽搖扇,汗下如雨,真有仙凡之分呵! 在作了這樣的對比之后,作者再以典故來突出黃山夏日清涼如仙境: 過去秦始皇和漢武帝派童男童女跟隨方士去海上求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然而他們豈知陸地上就有這樣的仙山呢!
第四段寫黃山之秋。前人往往將秋天寫得蕭瑟凄涼,而作者筆下的黃山,卻不見衰敗之氣。黃山的秋天來得較早,寒霜紛飛,鴻雁無聲,老猿夜嘯。木芙蓉開著紅色的花朵,紫色的秋牡丹開放。最令人快樂的,是秋葉的顏色五彩繽紛,如同春天的景色一樣絢麗。這時登峰遠眺,可以看到江長海闊的景象,只有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才能夠看得這樣清楚。在作者筆下,秋天的黃山仍是那樣生氣勃勃,美麗動人。
第五段寫黃山之冬。冬天的黃山,游客的蹤跡消失了,顯得頗為沉寂,但作者認為別有一番情趣。山中有豐富的柴草,可供閉戶擁爐讀書,修心養性; 山僧們有熱炕美酒,足以娛客御寒。還有寒梅白雪,另有一番景致。
此文寫黃山的四季,各有特點,各有佳處。春日有山花爛漫、群鳥和鳴,足以娛人; 夏日清涼舒適,使人飄飄欲仙; 秋色絢麗清朗,賞心悅目; 冬日擁爐讀書飲酒,欣賞雪里寒梅,令人快意。在作者眼中,黃山一年四季都景物氣候宜人,表現出他對黃山的衷心贊美,確為他所稱的“與山靈同性命者。”
上一篇:黃景仁《黃山松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許楚《黃山游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