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
笑我迂疏觸禍機,嗟君底事入圜扉?
落花吹濕東風雨,何處茅檐不可飛!
這是一首以對話問答的形式寫成的絕句。金章宗承安年間,王庭筠被陷入獄。一天,見一只燕子飛進牢房,觸發了詩人詩興和激情,作下了此詩。詩人對燕子說:你笑我疏忽大意闖下了大禍,哪君又有什么事進入這牢獄的大門呢?東風吹雨使花濕而落地,君不見不是有許多草房茅檐供你停落筑巢嗎?怎么就看到這官府衙門呢!
全詩充滿了悲憤和懊喪,表達了詩人渴望自由的心情。不難看出,詩人是借與燕子的對話抒發自己的感情。中心思想是說官場中爾虞我詐,清廉者常遭陷害,不如當個草野之人,生活雖然清貧,但心情卻是充實安快的。“何處茅檐不可飛”,是這首絕句的精髓所在,這一憤懣的呼喊,道出了詩人看破世塵后的感嘆和誤入仕途的懊悔,也是對世人出自肺腑的規勸!
這里有必要提到的是詩中第三句“落花吹濕東風雨”的寫法。從字面上看,“落花”何能“吹”,更何會“濕”了“東風雨”呢?這是不是詩人的疏忽?不是。詩詞中為了韻腳、平仄,有時有意將詞句顛倒,這在古今大家詩作中均有所見。《獄中詠燕》中的“落花”句,就是為了平仄和諧而把“東風吹雨濕落花”寫成現在的句子。這種寫法好不好呢?我認為偶而為之還可以,如果在詩中經常出現,有時會弄巧成拙,令人費解,破壞詩意。
上一篇:吳激《題宗之家初序瀟湘圖》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若虛《還家(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