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原文與翻譯、賞析
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簾閑不卷①,終日誰來。金劍已沉埋②,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③,空照秦淮④。
【注釋】 ①桁 (hang):這里當指掛簾子的鉤架。②金劍: 一作 “金鎖”,指武器或鎧甲。③玉樓瑤殿:指宮廷中華麗的樓閣。④秦淮:指南唐京都金陵 (今南京) 城內的秦淮河。
【詞大意】 回首往事甚悲哀,面對此景更傷懷。秋來庭階多蘚苔,門窗珠簾不必開,從早到晚無人來。武器早已被深埋,王朝氣數沒蒿萊。天氣晴涼月光開,遙想故宮美樓臺,投影空照舊秦淮。
【賞析】 此詞調作《浪淘沙》 系據 《全唐詩》卷889,本應是《浪淘沙令》?!对~譜》云《浪淘沙》創自劉禹錫、白居易,專詠調名本意。原為小曲,單調28字,四句,三平韻,與七言絕句同。李煜始作《浪淘沙令》,系因舊曲名,另創新聲,雙調54字,平韻。李煜這首 《浪淘沙令》題旨與《浪淘沙》調名本意無關,是他作了俘虜后,抒寫被拘囚于汴京時的凄苦境況。
這首詞的結構很別致。劈頭的兩句是上下兩片的總括。作者將 “往事”留在下片分解,先訴說眼下產生難以排遣憂愁的“對景”——秋風蕭瑟,臺階上長滿了苔蘚,庭院孤寂難耐,而室內窗簾、門簾都沒有打開,因為即使大白天也不會有人到這里來。上片自“對景”以下四句所寫均系實情實景,這是有根據的。宋人王铚《默記》說在李煜的居處有“一老卒守門”、“有旨不得與人接”。由此可見,李煜在汴京過的完全是被軟禁的囚徒生活。他曾給在金陵的舊宮人寫信說: “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默記》卷下) 上片除了第一句,均系這種“以眼淚洗面”的凄涼的囚徒生活的藝術再現。
下片與起拍照應,其中 “金劍”、“壯氣”、“玉樓瑤殿”等,都是開頭所說的 “往事”。那么這些 “往事”“堪哀” 到何種地步了呢?“金劍” 以下五句分別作了回答。“金劍”有的版本作“金鎖”,當系 “金鎖甲”的省寫。據 《秦書》 記載 “金鎖甲”是一種精細的鎧甲,又名鎖子甲。杜甫《重過何氏五首》其四:“雨拋金鎖甲,苔臥綠沉槍。”“金鎖已沉埋” 當是比喻南唐的衰亡。至于 “金劍”,作為武器,用在這里也講得通?!皦褮狻背猩衔?,可釋為氣數?!拜锶R”原是雜草,可引申為與朝廷相對的鄉野、草野。所以“金劍”二句似可釋為南唐氣數已盡,軍械被深埋、軍將淪草野。從史實、時令、用語及意境看,李煜此詞很可能是取意于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這里引錄于下以供讀者對閱:
西晉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獲秋。
下片后三句意謂秋夜天高氣爽,月光普照。然而在這嬌好的月光下,只有舊日宮殿的影子空寂無聲地掩映在秦淮河的碧波之中。如果說此詞的上片是借用眼前荒寂的秋景形象地抒發了其孤獨失落的感情的話,那么下片對于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的抒發,則既形象逼真,又深刻感人。這是多么沉痛的反思,又是多么高邁的藝墨啊!
上一篇:《死水》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漁歌子》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