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原文與翻譯、賞析
文征明
拂拭殘碑①,敕飛字②,依稀堪讀。慨當初、依飛何重,后來何酷。豈是功高身合死③,可憐事去言難贖④。最無端⑤:堪恨又堪悲,風波獄⑥。豈不念,疆圻蹙⑦;豈不念,徽欽辱⑧,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qū)區(qū)⑨、一檜亦何能,逢其欲⑩。
【注釋】 ①殘碑:指宋高宗賜岳飛手詔石刻碑。這首詞即為題該碑之作。②敕(chi翅) 飛字:指石碑上所刻宋高宗寫給岳飛的詔書。敕,皇帝的詔令,這里名詞用作動詞。飛,指岳飛。③合: 應當、應該。④言難贖:指詔書上高宗依重岳飛的言辭并不能抵消岳飛慘死的冤屈。贖,抵消、彌補。⑤無端: 沒有來由、無緣無故。⑥風波獄:指岳飛父子被殺害在杭州大理寺的風波亭。⑦疆圻 (qi其)蹙 (cu促): 疆土日益縮小。圻,地界。蹙,收縮。⑧徽欽辱: 北宋靖康二年 (1127年),金人攻破汴梁,擄掠宋徽宗、欽宗父子北去,囚于五國城中。⑨區(qū)區(qū):微不足道的意思。⑩逢其欲: 逢迎他的心念,其,指宋高宗。
【詞大意】 拂拭塵埃,殘碑字跡模糊,依稀可讀。可嘆當初,宋高宗趙構(gòu)對岳飛何等依重,最后迫害又何等殘酷。難道說功高蓋世就應該無故冤死?可憐事過境遷后那虛假的言辭仍難以抵消忠魂的冤屈。最可恨又可悲的是,風波亭的冤獄竟是那樣的無緣無故。
難道說他不念國土半殘,難道說他不念靖康大恥,不,他真正掛念的是徽欽二宗返回之后,他自己的皇帝寶座是否還能坐成。善良的人們不要再談論南渡的錯誤,當年他怕的就是中原得到恢復。可笑小小的秦檜又有何能耐,不過是迎合了宋高宗的心意罷了。
【賞析】 這是一首慷慨激昂、縱橫議論的詠史詞。作者文征明因睹“宋高宗賜岳武穆手詔石刻”,對岳飛功高而受戮的悲慘遭遇引起強烈的感忿;并敏銳地從宋高宗趙構(gòu)對待岳飛前倚后酷的不同態(tài)度中發(fā)現(xiàn)問題,借詞寄慨,發(fā)表自己精辟、獨特的見解。
詞的上片以悲恨的口吻敘述岳飛在南宋王朝的遭遇與被誣冤害的結(jié)局。開頭三句寫詩人拂拭殘碑,感慨萬端,那依稀可讀的字跡記載著宋高宗獎賜岳飛的手詔,也勾起詩人對這位愛國英雄生平遭遇的聯(lián)想。接下來是感慨的具體內(nèi)容。詩人先抓住高宗趙構(gòu)對岳飛態(tài)度的反復變化進行指責:“慨當初,依飛何重,后來何酷。”最后控訴這種態(tài)度變化帶來的必然結(jié)果:“最無端”,“風波獄”。而中間劈空加入“豈是功高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的議論,表達了詩人對皇帝寡恩少情的憤怒、對岳飛功高身死的激憤。據(jù)《宋史》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在南渡初期,由于穩(wěn)定政權(quán)的需要,高宗趙構(gòu)對岳飛還是相當依重的,紹興三年(1133年),他把從江州到江陵的沿江防務交給岳飛負責,并在紹興四年(1134年)的詔書中說:“卿有憂國憂君之心”,“卿義勇之氣,震怒無前”,對岳飛的忠勇表示贊許。然而,當小朝庭在臨安穩(wěn)定下來,偏安之局已經(jīng)形成,他便實行投降路線,迫害打擊抗戰(zhàn)派將領(lǐng)。紹興十年(1140年),岳家軍在偃城大破金兀術(shù)主力,收復了鄭州、洛陽,眼看就要將金人勢力逐出黃河以南,高宗卻下令要岳飛班師回朝,并以“莫須有”的罪名誣殺于風波亭中。文征明正是從這些令人痛心欲碎的歷史事實中,總結(jié)出“功高身合死”這一封建社會中殘酷的政治規(guī)律,并用 “事去言難贖”的指控,將高宗趙構(gòu)置于千古罪人的行列。即使如此,詩人也難以消除 “堪恨又堪悲”的心情,因為岳飛之死,帶來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巨大損失,就在岳飛死后第二年,宋金兩國簽訂了屈辱的“紹興和議”,南宋將淮河以北國土割讓金國,世世子孫俯首稱臣,因而詩人“堪恨”,恨的是忠良被害,中原陸沉,詩人 “堪悲”,悲的是奸佞得勢,百姓涂炭!
詞的下片以鋒利的筆觸、辛辣的語言,剝?nèi)チ粟w構(gòu)勢尊位高的皇帝偽裝,揭露出他卑劣的靈魂。“豈不念,疆圻蹙; 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以設(shè)問的句式,排比的修辭方法,層層深入,氣勢逼人,活畫出趙構(gòu)為維護個人權(quán)勢而置國家民族利益和人倫道德、父子親情于不顧的丑惡嘴臉。接著,詩人一鼓作氣,在“千載”兩句中奉告世人不要再無為地指責南渡之錯,而應該看到偏安江南本來就是趙構(gòu)不可告人的隱私和別有企圖的本意。正因為如此,他才冒天下之大不韙,對力主恢復中原、迎回二帝的岳飛狠下毒手。這些精采的議論鞭辟入里,打中了投降派頭子趙構(gòu)的要害,也還了歷史的本來面目。數(shù)百年來,由于封建思想的局限,人們僅僅從忠奸之辨出發(fā),把奸相秦檜當作殺害岳飛的兇手,而宋高宗趙構(gòu)似乎只是一個受秦檜蒙騙的愚人。針對這種庸腐的認識,詩人在全詞的最后一句中明確指出小小的秦檜推行投降路線殺害岳飛不過是逢迎了高宗的心意罷了,真正殘害岳飛的元兇正是宋高宗趙構(gòu)。這是一個公正的、石破天驚的歷史結(jié)論,是對封建正統(tǒng)思想和皇權(quán)至尊觀念的蔑視與挑戰(zhàn)。敢于進行這種挑戰(zhàn)的人,不僅具有進步的思想和非凡的才識,也具有過人的膽量與氣魄。
文征明的這首 《滿江紅》 以卓越的史論蜚聲明代詞壇,與此相關(guān)聯(lián),詩人一掃平日旖旎娟秀的詞格,向南宋辛派詞人學習,以散文入詞,以議論入詞,質(zhì)樸的語言飽含著激昂的情感,夾敘夾議,明指直陳,大聲疾呼,顯示了豪放雄渾的風格。
上一篇:《湖》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狼之死》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