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詩翁》原文與翻譯、賞析
海塞
月光透過白云的空隙,
把根根竹梢輝映,
波光粼粼的水面,
印著古橋的清晰倒影。
景致幽雅,愉悅?cè)诵模?br>
夜色蒼茫,萬物一新,
景如夢,筆傳神,
莫道明月不等人。
桑樹下醉倚著詩翁,
他把盞揮筆,狂書不羈,
描繪著醉人的夜色、
舞動的倩影和月光的蜜意。
月如銀,云似水,
在詩翁的眼前浮動,
在詩翁的筆下復出;
這稍縱即逝的詩情畫意,
被賦予了柔情,
被賦予了靈魂和生命。
這詩情畫意,
千古流傳以至永恒。
(趙平 譯)
【賞析】 海塞在這首詩中描寫了一位在月光下醉酒賦詩的中國詩翁,實際上是借中國大詩人李白的形象來抒發(fā)他自己的浪漫主義的感傷情調(diào)。被稱為德語文學界“浪漫派最后的一位騎士”的海塞,為李白月下獨酌的孤獨感深深打動,他似乎在這位一千多年前的中國詩人身上找到了同他的浪漫主義精神相通的地方。他欣賞李白的孤獨感,更欽佩他描繪出大自然詩情畫意的傳神之筆。
海塞像以往的浪漫主義詩人一樣崇尚自然,企圖讓孤獨的人生在大自然里得到慰藉和解脫,返歸自然便是他的理想。尤其月光下的自然美景格外使他神往,詩歌一開始對夜景的描寫是:“月光透過白云的空隙,把根根竹梢輝映,波光粼粼的水面,印著古橋的清晰倒影。”這是中國古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畫面,也是海塞的理想境界。李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把自己的感情寄予明月,把明月當成像自己一樣情意綿綿的活生生的人,與月、影一同歌舞,天我合一,同大自然真正融合在一起。這同海塞返歸自然的理想何其相似! 他十分佩服中國詩翁描繪“醉人的夜色、舞動的倩影和月光的蜜意”的能力,大自然在中國詩人的筆下“被賦予了柔情,被賦予了靈魂和生命”,這樣,大自然的景色不僅有一種外部的美,而且有一種內(nèi)在的魅力,充滿詩情畫意,體現(xiàn)出詩人的精神世界“與外部世界的和諧與完全的融合”。這樣的美,這樣的精神境界,才能“千古流傳以至永恒”,才能與自然同在。
上一篇:《中呂·朝天子》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云與月——寄M》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