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南《絕句》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①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②
【注釋】 ①系(ji 記):拴住。短篷:指小船。杖藜:拄著藜干制的拐杖。②杏花雨:農歷正月中,節氣雨水,杏花開花,以為物候。楊柳風:古時用花期區別春風轉暖的級數,稱“二十四花信風”。楊柳開花在農歷三月節清明節氣尾期,其時的風稱柳風或楊柳風。
【譯文】 古木林陰中拴系上我的短篷小舟。扶著藜木拐杖向橋東走。杏花雨霏霏,似要沾濕我的衣襟袖口,楊柳風拂面,帶著幾分溫柔、嬌羞。(王 洪譯)
【集評】 南宋·朱熹:“南詩清麗有余,格力閑暇,無蔬筍氣。如云‘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趙與虤《娛書堂詩話》)
【總案】 美感的生成有其臨界度。細雨沾衣,和風拂面,使人感到快意,才能產生美感;狂風暴雨,將人淋得渾身透濕,使人感到寒冷,就大煞風景,毫無美感可言。釋志南這首《絕句》就給人一種優美感,十分富有詩意和情趣?!靶踊ㄓ辍?、“楊柳風”雖為實寫,但“杏花”、“楊柳”能喚起人們對旖旎春光的視覺形象,從而產生美感。用心的讀者再深入一層透視就會發現,在這幅清麗的畫面深層,隱藏著詩人笑傲人生,超塵出世的達觀態度。自然界春季一切喧鬧的景物都被淡化,只凸現“古木”、“短篷”、“小橋”和“杖藜”過橋的詩人的特寫鏡頭——儼然是一個遺世獨立、逍遙物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士形象。創造出一種物我兩忘的禪境。難怪朱熹讀后贊賞它“清麗有余,格力閑暇,無蔬筍氣”了。
上一篇:歐陽鈇《絕句》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師道《絕句二首(其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