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防《與永樂諸公夜泛黃河作》唐山水詩鑒賞
閻防
煙深載酒入,但覺暮川虛。
映水見山大,鳴榔聞夜?jié)O。
愛茲山水趣,忽與人世疏。
無暇燃官燭,中流有望舒。
金濤澎湃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們深深熱愛的母親河。所以這首吟詠黃河夜景的詩,當(dāng)然引起我們濃厚的興趣。
詩一開頭,便以“煙深”和“暮川”點明是夜泛黃河。“虛”字看似平常,但頗有妙處。“虛” 同空闊、浮動、白色等意思相關(guān),詩人用以繪畫黃河在昏暗的夜色中那種空闊、波蕩,閃著白光的形象特征,使畫面有了光亮和動態(tài)。再加上“載酒入”、“但覺”等表現(xiàn)旅人行為和情意的筆墨,不難感受到詩人夜渡黃河時新奇、興奮之情。
接著的兩句,轉(zhuǎn)入對黃河及其兩岸群山的描繪。這時詩人已在渡船上,所以最先躍入他眼簾的,是在船下波濤中倒映著的幾點紅光。于是,他仰首望去,才見到岸上山間燃燒著的篝火。這時,傳來一陣陣響亮、急促的鳴榔聲,詩人才知道是漁民們在夜里緊張而熱烈地捕魚。這兩句詩,從光色和聲音兩個方面描繪黃河夜景,山火和鳴榔聲使畫面更生動、更有活力和情趣。于是,五六兩句詩人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之語,表達(dá)他對這里的山水奇趣的喜愛之情,并且抒寫自己恍惚與人世疏遠(yuǎn),進(jìn)入一個神奇幻境的獨特感受。他所疏遠(yuǎn)的“人世”,當(dāng)然是指污濁的官場和喧囂的市井。
詩的結(jié)尾,又為這幅黃河夜游圖添上美妙的兩筆。詩人先忽然插一筆“無暇燃官燭”,再點出原來是船到中流,漆黑的夜空中突然露出一輪明月,如同一只璀璨的碩大銀盤,在黃河的波濤中忽沉忽浮地晃蕩著。這一輪明月,使畫面卓然生輝,光華滿幅。詩人以精彩的一筆,完成了這幅作品,充分地抒寫出對黃河的贊頌之情。
近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指出,寫景有“隔”與“不隔”之別。所謂“隔”,就是用典故和替代字寫景,使人“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閻防在詩的結(jié)尾最關(guān)鍵處寫月色,雖用了“望舒”這個替代詞,并沒有使我們感到“隔”。這是因為在月亮升起之前,詩人在朦朧的夜景中已感到與人世疏遠(yuǎn),進(jìn)入了幻境,所以當(dāng)明月升起,他在恍惚中感到它就是神話中為月神駕車的望舒,十分自然。如此看來,可知“中流有望舒”這句詩并不是矯揉裝束故意雕琢出來的,而是脫口而出,切合特定情境。詩詞中寫景抒情一般不宜用替代字; 但對于作品中的替代字也應(yīng)具體分析,不宜一概否定。
上一篇:朱彝尊《三水道中》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歐陽修《中峰》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