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長干行①》唐詩賞析,《長干行》原文與注釋
李 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②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③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④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⑤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⑥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舊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可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⑦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⑧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⑨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⑩
【注釋】 ①長干:地名。左思《吳都賦》劉淵林注曰: “建業 (今南京) 之南有山,其間平地,吏民雜居,故號為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 “大長干” 在越城東,“小長干” 在越城西。②劇:游戲。③竹馬:以竹竿當馬騎。床:庭院中的井床,即打水的轆轤架。④始展眉:意謂情感在眉宇間顯露出來。⑤抱柱信: 《莊子·盜跖》 記尾生等候相約女子不來,堅守信約,抱橋柱被水淹死。望夫臺:蘇轍《榮城知》: “望夫臺,在忠州南數十里。” ⑥滟滪堆(YanyuDui):瞿塘峽口的一塊巨大礁石。瞿塘峽口,冬水淺,屹然露百余尺,夏水漲,投數十丈,其狀如馬,舟人不敢進。諺云: “滟滪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觸。” ⑦蝴蝶黃:據說春天多彩蝶,秋天多黃蝶。⑧坐:因。⑨早晚:何時。三巴:譙周《三巴記》: “聞白水東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華陽國志》: “獻帝建安六年,改永陵為巴郡,以固陵為巴東,安漢為巴西,是為三巴。”《小學紺珠》:“三巴: 巴郡,今重慶府; 巴東,今愛州; 巴西,今合州。” 書:信。⑩不道遠:不說遠,即不辭遠的意思。長風沙:地名,距金陵七百里,水勢湍險。
【鑒賞】 長干是古代南京一個居民點。從東吳建都建業以來,長干就已成為熱鬧的居民區。到了唐代,長干的商人頗為有名。有了商人,自然就有商婦。長干的商人婦多起來了,反映商人婦生活的詩歌也出現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白的《長干行》。
本詩描寫一位少婦的愛情和離別的故事,抒寫了少婦對出外經商的丈夫的思念。這首詩也可以歸入 “閨怨” 一類題材里去。大凡寫“閨怨” 的詩,一般都是一人手就從少婦時期寫起,而這首詩卻別出心裁,從童年時期寫起。開頭六句像一組民間兒童風俗畫。一個額前覆著留海的小女孩,手里拿著一枝花,站在門前戲耍; 一個頭上扎著丫角的小男孩,跨上竹馬,在小路上又跳又跑……這些尋常的 “兒嬉” 經過詩人的篩選、提煉,一下子晶光奪目,化為“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的成語流傳至今。接著詩人敘寫這對小兒女結成夫婦的情景,對只有十四歲的小新娘的嬌憨情態的刻畫惟妙惟肖,仿佛電影的特寫鏡頭。小新娘終于變成大人了。“展眉” 二字,既是外貌的描寫,更是心理的刻畫。“愿同塵與灰” 的深盟密誓,正是她“展眉”的主要原因。“常存”兩句既說明自己至死不變的堅貞,又祈望夫妻永遠廝守,兩不分離,進一步表達她的憧憬與幸福。
但是,長干里特殊的社會結構使她害怕的事情終于到來了——夫婿外出經商。主人公既然是長干人,當然知道長江的故事,最令她擔心的就是那害人的滟滪堆和令人生悲的三峽猿了。如今夫婿卻偏偏到那里去了,她的憂慮與掛念可想而知。“門前舊行跡,一一生綠苔”,這是只有像長干這樣的江南水鄉才有的景色。從“行跡” 和“綠苔” 中,不難想象當時小兩口依依惜別的情景,也不難推知時間的流逝。“苔深不能掃” 包含著當初不忍掃,如今更是無法掃的心理狀態。“落葉秋風早”,寫的不僅僅是節令,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因為只有深陷離愁別緒中的人,才對時令如此敏感。接著詩人又用蝴蝶雙飛反襯閨人的孤獨。不說“西園花” 卻說“西園草”,不單是為了押韻,也與長干的地理環境相合。最后一句寫思婦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是富于浪漫主義氣息的構想,因為她一個人跑七百里去迎接夫婿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卻顯得癡情一片,尤為動人。
李白善于向民歌學習。從 《長干行》 中可以看出他吸取六朝民歌的音節諧婉、語言素樸、抒敘婉轉的藝術之美,但他不是刻板仿效,而是豐富和提高。《長干行》 和古辭《長干曲》 比較,不論思想和藝術上都大大提高一步。而且《長干行》 巧妙地把抒情和敘事揉合起來,在塑造人物形象,尤其寫少婦思夫的心緒方面,細膩生動,很有特色。
上一篇:《李商隱·錦瑟》唐詩賞析,《錦瑟》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白居易·長恨歌》唐詩賞析,《長恨歌》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