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米貴,那里得飯廣?
鷺鷥冰上走,何處尋魚嗛?
——明·郭子章編《郭氏六語》
這是揭露封建政治黑暗,懷念忠臣良將的政治諷喻詩。天順,為明英宗朱祁鎮的年號,丁丑年即天順元年(1457)。
“京城老米貴,那里得飯廣?”飯廣,是“范廣”的諧音。范廣,是明代正統年間抗擊外族入侵的愛國將領,經于謙推薦,升任左總副兵,后英宗復位,石亨誣稱范廣與于謙結黨,迎立襄王之子朱祁鈺為代宗皇帝,遂遭殺害。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京城米價昂貴,人民群眾吃飯發生困難,便很自然地想到給人民帶來安定和溫飽的愛國將領范廣。這兩句既表現了群眾對范廣的深切懷念,熱烈贊美,同時又寄寓了對殺害范廣的封建統治者滿懷著難以直言的憤恨。
“鷺鷥冰上走,何處尋魚嗛?”鷺(lu路)鷥(si絲),即白鷺,鳥名。其體形高大瘦削,喙強直而尖,頸和足亦長,適于涉水覓食。常活動于河湖岸邊或水田、澤地。主食魚、蛙、貝類及水生昆蟲。古代形容百官朝見時井然有序為鷺序。張華《禽經》注稱白鷺“小不逾大,飛有次序,百官縉紳之象。”這里“鷺鷥”也有象征百官縉紳的意思。嗛(qian遣),銜在口中。這里“魚嗛”,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謙”的諧音。于謙(1398—1457),字廷益,是明代愛國將領,曾任監察御史、兵部侍郎、尚書。因北方外族入侵,英宗被俘,他擁立景帝,反對南遷,調集重兵,英勇抗戰,終于迫使敵人議和,釋放英宗。后英宗復位,石亨誣告于謙迎立襄王之子,遂以“謀逆罪”被殺害。這兩句的意思不是前兩句的簡單重復,而是進一步地隱喻著于謙是犧牲于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是被象征百官縉紳的“鷺鷥”當魚吃掉的。如今于謙已經被“吃”掉了,社會政治氣候的冷酷,就像河水全被冰封一樣,這些“鷺鷥”又將“何處尋魚嗛”呢?
這首歌謠的政治諷喻性極其強烈,而采用諧音的表現手法又極為隱晦。它表現了民歌作者在斗爭策略上的機智和藝術構思上的巧妙,足以使統治階級的高壓政策無隙可乘。
上一篇:《天寶中兩京童謠》原文|賞析
下一篇:《奪泥燕口》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