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進學解》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1,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2。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3,拔去兇邪,登崇俊良4。占小善者率以錄5,名一藝者無不庸6,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7?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8,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9,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10,焚膏油以繼晷11,恒兀兀以窮年12。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抵排異端13,攘斥佛老14;補苴罅漏15,張皇幽渺;尋墜緒之茫茫16,獨旁搜而遠紹17;障西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沉浸濃郁,含英咀華18。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19,渾渾無涯,周誥殷盤20,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21,太史所錄22,子云相如23,同工異曲。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24,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25,動輒得咎。暫為御史26,遂竄南夷27。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28,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29,細木為桷30,護 櫨株儒,椳闑扂楔31,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32,赤箭青芝33,牛溲馬勃34,敗鼓之皮35,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余為妍36,卓葷為杰37,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38,率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于楚39,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美離倫40,優入圣域,其遇于時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由其統41,言雖多而不要其中42,文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猶且月費俸錢,歲糜稟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43,窺陳編以盜竊44。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45,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萬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46,忌己量之所稱47,指前人之瑕疵48,是所謂詰匠氏不以杙為楹49,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50,欲進其豨苓也51。
【注釋】 1國子先生:作者自稱職銜,因為當時韓愈任國子學博士。2隨:因循,隨隨便便。 3治具:即法令。 4俊良:才能突出的人。 5率:大體。錄:錄用。 6名:占有。庸:用。 7揚:選舉,提升。 8六藝:即六經。 9百家:指先秦諸子學派。 10捐:放棄。 11晷(gui 鬼):日影。 12兀兀(wu wu 物物):勞苦的樣子。 13抵排:抵制,打擊。 14攘斥:排斥,反對。 15補苴(ju 居):填補。苴,鞋里襯墊。 16墜緒:已經衰落的儒學事業。17旁:廣泛。紹:繼承。 18含英咀華:品味文章的精華。 19規:動詞,當做法則。姚姒:指代《尚書》中的《虞書》與《夏書》,因為“姚”是虞舜的姓氏,“姒”是夏禹的姓氏。 20周誥:《尚書》中的《大誥》、《康誥》、《酒誥》、《召誥》、《洛誥》的總稱。 21騷:指《離騷》。22太史:指司馬遷的《史記》。 23子云:指漢代辭賦家揚雄(字子云)。 24見信于人;被人們相信。見:副詞,表被動。 25跋前躓后:語出《詩經·幽風·狼跋》:“狼跋其胡,載躓其尾。”跋,踏住。胡:老狼頷下懸肉。躓:絆住。此喻進退兩難。 26御史:封建時代監察百官過失的中央官職。 27南夷: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此指今廣東的陽山縣。28童:山無草木。此指脫發禿頂。 29杗(mang 茫):房梁。 30桷(jue 決):椽子。 31椳(wei 危):門樞。闑(nie):門正中所豎的短木。扂(dian 墊);門閂。楔(xie):門兩旁所立的木柱。 32玉札:又名地榆,藥名。丹砂:朱砂,藥名。 33赤箭:天麻,藥名。青芝:青色的芝草,藥名。 3*牛溲:牛尿,藥名。馬勃:菌類植物,藥名。35敗鼓之皮:指可以入藥的破舊的鼓皮。 36紆余:從容大方的樣子。37卓犖(luo落):豪放超脫。 38轍:車跡。 39“逃讒于楚”句:荀子在齊講學,為學術界的太斗,因而遭忌恨。他逃往楚國避禍,楚春申君任之為蘭陵令。春申君失勢,他被免職后在蘭陵著書立說,直到死去。40離類絕倫:高出超過同輩。離、絕,皆高出意;類、倫,皆同輩意。41由:依循。統:傳統,此指正統的儒學。 42要(yao邀):約束,把握。中:中心,核心。 43促促:拘謹的樣子。 44盜竊:指抄襲別人的文字,此為自謙語。 45見斥:罷免我。見,指代第一人稱。46庳:同“卑”,低下。 47稱(chen)適合,相當。 48前人:前列的顯赫人物。瑕疵:猶言過失,缺點。 49杙(yi義):小木樁。楹:柱。50昌陽:即菖蒲,傳說久服可以延年益壽。 51豨苓:即豬苓,瀉藥,多食則損生。
【今譯】 博士先生早晨進了太學,把學生召集到學館臺階下邊,教導他們說:“學業精深在于勤奮,學業荒廢由于嬉戲貪玩,德行完美在于不斷自我反省,德行敗壞由于茍且隨便。當今圣君有賢臣輔助,法令制度完全建立起來,清除了官吏中的壞人,提拔推崇出杰出的人才,德行稍微好些的都加以錄用,有一技之長的人沒有不被任用的,好象沙中撿金那樣細心搜羅,好象去除污垢打磨寶器那樣辛勤培養??峙轮挥袩o能之輩而僥幸得到選拔的,誰說會因為人材多而不能被推舉呢?諸位學生,你們只應憂心自己的學業還未能精通,不心擔心主管部門缺乏知人之明;你們只應憂心自己的德行還未能完美,不必擔心主管部門用人不公道。
話還沒說完,有一個在隊列中不禁發笑的學生說:“先生的話是在蒙騙我們呀!我們隨先生求學,到今天有些年月了。先生口不停地吟誦六經之文,手不停地翻閱諸子百家的書,記載史實的書,您一定抓住要點,記錄言論的書,您一定要探求深義,貪求多讀,努力鉆研以期有所收獲,不論大小問題都不放過,夜以繼日,一年到頭總是那樣辛辛苦苦的樣子。先生對于學業,可以算是勤奮用功了。抨擊一切背離儒家思想的異端邪說,排斥蠱惑人心的佛教道教,彌補儒學的缺漏,闡發其隱微深奧的道理,為尋求行將滅絕的儒家事業,您獨自廣泛搜集以便繼承古代遺產,要讓儒學沿著正統的軌道向前發展,就象筑起堤防使條條江河東歸大海,又象要挽回巨浪就在它即將傾倒的時刻一樣。先生對于儒學,可以說是功績卓著了。沉浸在古典名著醇濃的情味之中,品嘗其中的精美之處,將所得寫成文章,書稿堆滿了家屋,往上效法《尚書》、《虞書》、《夏書》廣博的內容,還有艱澀難讀的《周誥》,措辭謹嚴的《春秋》,修飾鋪張的《左傳》,玄妙而有法則的《易經》,內容純正而文辭華美的《詩經》,向下學習《莊子》、屈原的《離騷》、司馬遷的《史記》、楊雄和司馬相如的賦,這些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先生在寫作上,可以稱得上是內容博大精深而文辭恣肆奔放了。少年時代剛剛懂得學習,就敢作敢為,年長以后通曉治國方略,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先生在為人處世方面,可以說是完善周道了,可是,在朝廷上您不被當權人物信任,在私交中您又不為朋友所提攜,進退兩難,動輒獲罪。剛剛當上監察御史,卻又被貶到南蠻之地。當了三年國子博士,在這一閑職上卻又不能有所建樹。命中注定總要碰到仇敵,因此一次又一次被降職貶謫。冬天還算溫和,您的兒女就哭哭啼啼地嚷著天冷;豐收年景,您的妻子卻眼淚汪汪地忍著饑餓。您被生活折磨得頭也禿了,牙也掉了,如此生活到死又有什么補益呢?自己不知道想想這些,反而教訓別人干什么呢!
博士先生答道:“咳!你到前邊來!好比蓋房子,長大的木料當大梁,短小的就當椽子,有的就當斗拱、短柱或者門樞、門橛、門栓和門柱,量才使用,各得其所,最后建成了房子,這是工匠的技巧所在。又好比配制藥劑,不管是玉札、朱砂、赤箭、青芝這些名貴藥材,還是牛溲、馬勃、破舊鼓皮這樣的賤藥,統統收集起來,以備應用而不被扔掉,這是醫師的高明之處。提拔官員能做到知人善任,選拔人才能做到公正無私,無論聰敏的還是愚蠢的,都加以任用。有的為人穩重大方可以稱為恭謹君子,有的為人豪放曠達可以稱為豁達丈夫,衡量他們的短長之后適當安置,人盡其用,這是宰相用人有方的表現。從前孟軻由于喜好與人辯論,因而儒家學說得以廣泛傳揚,他的輪跡盡管遍布天下,但終于避免不了在奔走勞碌中衰老的結局;荀卿盡管堅持正道,發展了偉大的儒學,然而他終于在齊國遭讒而不得已逃到楚國,最后雖做過幾年蘭陵縣令,但結果仍被免官而死在那里。這兩位儒學大師,他們講出的話盡管被人奉為經典,他們每走出一步盡管被人視為準則效法,他們盡管超群出眾進入了圣哲的境界,然而在當時的處境又怎么樣呢?現在你們的先生,學業雖勤卻還未能遵循儒家正統,言論雖多卻還未能把握住中心,文章雖新卻還未能有補于世,德行雖修卻還未能在眾人當中嶄露頭角。盡管這樣,卻還每月耗費朝廷的俸錢,每年還吃著國家倉中的糧食;兒子不懂得耕田種地,妻子不會紡紗織布;出門就騎馬,還有隨從跟著,安然坐著吃現成飯;小心翼翼地照常規辦事,寫作也是在舊書中摘摘抄抄。盡管這樣,然而圣明的天子對我也沒有加以責罰,宰相對我并沒有施以免官的處分,這難道不是我的幸運嗎?至于動輒遭到毀謗,名聲也隨之受到損害,幾次被貶而任閑職,那也是我份內應得的處置。至于為了計較俸祿的有無,考慮品位的高低,而忘記自己的才能與地位的相稱,去指責當權人物的過失,那就等于和所謂質問工匠師傅為什么不把小木樁派做柱子的用場,責怪醫師不該用昌陽做延年益壽的良藥,卻要他們拿出自己的賤藥豬苓去向人推薦一樣?!?br>
【集評】 唐·孫樵《與王霖秀才書》:“……韓吏部《進學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讀之如赤手捕長蛇,不施鞍騎生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卷七:“其雄奇高深,似較《客難》、《賓戲》過之。、清·儲欣《唐宋八大家類選》卷三:“局調句字,色色匠心,雄深奧衍,固非《客難》、《解嘲》所能頡抗也?!?br>
清·沈德潛《唐宋八大家讀本》卷一:“首段發端,中段是駁,后段是解。胸中抑郁,反借他人說出而已,則心和氣平以解之。宜當時宰相讀之,旋生悔心,改公為史館修撰也?!?br>
“多用韻語,揚子云《解嘲》亦然。蓋用韻語,則鏗鏘作金石聲也?!?br>
清·蔡鑄《蔡氏古文評注補正全集》卷七:“公文不以雕飾為工,而此極修辭之妙,尤具排山倒海之勢?!?br>
清·吳楚材《古文觀止》卷八:“公自貞元十八年至元和七年,屢為國子博士,官久不遷,乃作《進學解》以自喻。主意全在宰相,蓋大才小用,不能無憾。而以怨懟無聊之詞托之人,自咎自責之詞托之己,最得體?!?br>
清·浦起龍《古文眉詮》卷四十七:“語準分際,故能潔;衷見信守,故能堅。此體易入嘩囂,易堂深訾之。愚于《客難》后,持擇止是?!?br>
清·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十三·巧避:“《進學解》一篇,評家皆疑為久不見遷而作。余謂‘解’者,解其惑于當時,非鳴其不得志于一己也。夫三年博士,冗不見治,郁郁久居,誠非公愿。不知當時人士,竟恥相師,不啻如越犬吠雷,蜀犬吠日,猖狂奔肆,莫知所為。今公一旦抗顏為師,則呶呶者之所沸騰,必且嘻笑怒罵不絕于耳。故曩時李蟠之來,即作《師說》以貽之,以見師道之立,巫醫百工且然,況傳道受業以解其惑者乎?而滔滔皆是,積重難返,故不惜再設問答,將諸生意中所欲吐而未吐者,一一先為闡白,使己若無容身之地,而后循循開導,俾其胸中得以心領而神會。故其所引匠氏醫師兩喻,皆為《師說》所已及,而又以行成者傳其道,業精者受其業,則登明選公之為解惑也明矣,亦烏得僅以不見遷疑之哉。”
近代·林紓《韓柳文研究法》:“昌黎所在濃淡疏密相間,錯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以自得之神髓,略施丹鉛,風采遂煥然于外?!f到極謙退處,愈顯得世道之乖、人情之妄,只有樂天安命而已。其驟也,若盲風懣雨;其夷也,若遠水平沙。文不過一問一答,而啼笑橫生,莊諧間作。文心之狡獪,嘆觀II止矣。
【總案】 這篇文章寫于唐憲宗元和八年(813),是時韓愈由職方員外郎再貶為國子博士已經年余。正如《舊唐書·韓愈傳》所說:“愈自以才高,累被擯黜,作《進學解》以自喻?!币虼?,這是一篇以詼諧平和之語達莊正激憤之情的作品。
全文由三段組成。在先生勸學段中,作者立論有三:一是告誡諸生,學問的精、疏,德行的成、敗,關鍵在于是“勤”’還是“嬉”,是“思”’還是“隨”’;二是曉諭諸生,在當今政治清明、君圣相賢、唯才是舉之時,只要努力,定當被用而不至于理沒;三是激勵諸生,朝廷明鏡高懸,用人惟公,萬事俱備,就看大家是否長進了。在生徒問難中,作者借他人之口,道出了自己欲道的幾個重要方面:一是從“先生之業,可謂勤矣”’、“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四個方面,高度肯定了自己由于“勤”’、“思”而取得的巨大成就;二是從政治處境、家庭境遇、個人遭際幾個方面,說明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該段筆底波瀾迭出,感情激動澎湃。談成就,印證了“勤”’與“思”,講待遇,恰好與首段立論之二形成巨大的反差,自己推倒了自己的論點。作者立意運筆之妙于此可見。在先生解嘲式的答辯中,作者巧用反語回筆,以平和之語,吐出了胸中郁郁不平之氣。本來自視才高德重,卻自我貶損;本不滿于現有處境,卻說“乃分之宜”’;本憤于君相薄待苛待自己,卻佯為感激“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咽下淚水,強裝笑臉,本是難為,而韓愈卻裝得很象,在解嘲之語的背后,自有無限辛酸。
這篇文章雖系東方朔《答客難》、楊雄《解嘲》、班固《答賓戲》形式的借用,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感情上,此文真而深;形式上,此文新而巧;語言上,此文美而富;手法上,此文多而妙。文章既打破了駢體文凝固的形式,又很講究文章的音節氣韻之美,既善于精心提煉口語、俚語和古人富有生命力的語言,又善于將對偶,排比句加以濃縮,熔鑄成鮮明生動的詞匯,達到了“豐而不余一言,約而不失一辭”的佳境。
上一篇:石介《辨惑》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韓愈《送孟東野序》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