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王磐散曲《朝天子》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詠喇叭
喇叭,鎖哪,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朝天子]《詠喇叭》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在“喇叭,鎖哪”上大做文章,對禍國殃民的宦官極盡揶揄諷刺之能事,令人發笑,啟人反思。
喇叭,鎖哪,乃民間常用的樂器,所奏多為傳統俗曲或時令小調。其音域較寬,音量較大,音色卻并不太佳。王磐憑其敏銳的觀察力,把喇叭、鎖哪信手拈來,藝術地概括為“曲兒小,腔兒大”,可謂比喻貼切,絕妙好曲。更令人擊節叫好的是,作者由喇叭、鎖哪的特點,聯想到那些弄權的宦官。他們官小(原為帝王奴才)勢大(倚仗帝王寵幸),必然裝腔作勢,講究排場,臭架子十足。他們飛揚跋扈,作威作福,因此所到之處,雞犬不寧,軍民害怕。在這支小令中,“曲兒小,腔兒大”成了宦官的形象特征;同時,宦官們乘著“官船”,“來往亂如麻”,又全仗“曲兒小,腔兒大”的喇叭、鎖哪來“抬身價”,裝威勢。于是,軍民人等聽到喇叭、鎖哪聲,個個發愁,人人害怕。愁的是宦官來了,作威作福,要這要那,連軍人也不好應付;怕的是宦官來了,禍從天降,百姓往往家破人亡。正由于一聽到喇叭、鎖哪聲,只是發愁和害怕,無暇去辨別來者的“真共假”了,這就為那些假宦官的為非作歹提供了方便。真假宦官的“來往亂如麻”,時時處處聽到“曲兒小,腔兒大”的喇叭、鎖哪聲,其結果必然是“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給平民百姓以及地方駐軍帶來深重的災難。
王磐此曲乃有為之作,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紀事說:“正德時,閹寺當權,往來河下者無虛日,每到輒吹號頭,齊丁夫,民不堪命,西樓乃作《詠喇叭》以嘲之。”針砭時弊,批判現實,這是《詠喇叭》在思想內容上的特色;題材新穎,構思巧妙,全曲洋溢著耐人尋味的幽默感,則是這首小令藝術魅力之所在。
明成化年間,武宗荒淫,劉瑾專權,政治腐敗不堪,人民深受其害。生活于這個時代的王磐,盡管家境富裕,性格瀟灑,也難以真的當他的“神仙戶”。《西樓樂府》雖多閑適之作,也有部分作品抨擊了封建邪惡勢力,抒發了作者胸中的不滿,表達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古調蟾宮]《元宵》、[朝天子]《詠喇叭》,就是這樣的佳作。“西樓工短調,翩翩都雅”,藝術上以“精煉”著稱。(《曲律·雜論第三十九下》)從所選二首亦可窺豹一斑。
上一篇: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散曲·薛論道散曲《朝天子》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