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長亭怨慢》
余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桓大司馬云:“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此語余深愛之。①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② 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③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④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⑤
【注釋】 ①桓大司馬:桓溫字元子,東晉明帝婿,官至大司馬,專制朝政?!妒勒f新語·言語》載:桓溫北征,經金城,見前所種柳皆已十圍,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鳖}序所引“昔年種柳”六句,均出庾信《枯樹賦》,非桓溫之言??娿X稱,“此或是姜夔偶爾誤記”。(參見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唐宋詞鑒賞辭典》) ②樹若有情:暗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以柳之無情反襯惜別之深情。③望高城:《青泥蓮花記》引歐陽詹贈太原妓詩:“驅馬漸覺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此謂臨行之懷念情侶也。④韋郎:《云溪友議》載:韋皋少游江夏,止于姜使君之館,有小青衣曰玉簫,常令承侍,因而有情。后韋歸覲,遂與玉簫約,少則五載,多則七年來娶。因留玉指環并詩遺之。至八年春不至,玉簫嘆曰:“韋家郎君一別七年,是不來矣?!苯^食而殆。(據卷中《玉簫記》)此借韋皋故事表明心跡,謂此番別去,必將重來。⑤并刀:古代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帶)出產好剪刀,故云。
【譯文】 枝頭香絮,已漸吹盡,到處人家門前,綠柳無數。云帆點點,遠離漁浦,不知去向何處。送往迎來,司空見慣,誰也比不上長亭柳樹。柳樹要是也有感情,它必定不會無動于衷,照舊青翠如故。
日色將暮。告別伊人而去,已見不到高高的城郭,只見無數山峰擋住了歸路。我這回離去,決不像韋郎,忘記了曾留玉環作為信物。最要緊的還是盡早歸來,免得紅萼開時,無人為她作主。要不然,即使有了剪愁并刀,也難剪離愁千縷萬縷。
【集評】 清·許昂霄:“韋皋與玉簫別,留玉指環,約七年再會,以其地在江夏,故用之,后遂沿為通用語?!?《詞綜偶評》)
清·先著、陳洪:“‘時’字湊,‘不會得’三字呆,韋郎二句,口氣不雅;‘只’字疑誤,‘只’字喚不起‘難’字。白石人工熔煉特甚,此一二筆容是率處。”(《詞潔》)
清·吳衡照:“白石《長亭怨慢》引桓大司馬云云,乃庾信《枯樹賦》,非桓溫語?!?《蓮子居詞詁》卷二)
清·陳廷焯:“白石《長亭怨慢》:‘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资T詞唯此數語最沈痛迫烈?!?《白雨齋詞話》卷八)又:“哀怨無端,無中生有,??菔癄€之情。”(《詞則·大雅集》卷三)
清·陳銳:“姜白石《長亭怨慢》云:‘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醣躺皆疲骸h,怎知流水外,卻是亂山尤遠。’似覺輕俏可喜,細讀之,毫無理由,所以‘詞貴清空,尤貴質實?!薄?《 袌碧齋詞話》)
清·孫麟趾:“路已盡而復開出之,謂之轉。如:‘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詞逕》))
近代·麥孺博:“渾灝流轉,脫胎稼軒?!?《藝蘅館詞選》丙卷引)
【總案】 據夏承燾考,這是合肥惜別之詞,即為合肥情侶所作。(《姜白石詞編年箋?!?但詞的上片則詠柳,下片才說戀情。所謂“不多寫正面,而借物寄興(如梅、柳),旁敲側擊,有回環宕折之妙,無沾滯淺露之弊”(繆鉞語),就是這首惜別詞的特色。白石說戀情,除了在序引中“故亂以他辭”,以掩其孤往之懷以外(夏承燾語),就是在詞中追求一個“雅”字。例如借物寄興,就是實現“雅”字目標的藝術手法之一。至于下片直說,既有自己的保證,又有對方的叮囑,雖頗有柳七郎風味,卻并不庸俗。這大概就是所謂“騷雅”的體現。
上一篇:陸游《釵頭鳳》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柳永《雨霖鈴》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