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蹇材望》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蹇材望,蜀人,為湖州倅1。北兵之將至也2,蹇材望毅然自誓必死3。乃作大錫牌,鐫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4”。且以銀二笏鑿竅5,并書其上曰:“有人獲吾尸者,望為埋葬,仍見祀6,題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銀所以為埋瘞之費也7。”日系牌與銀于腰間,只伺北軍臨城,則自投水中;且遍祝鄉(xiāng)人及常所往來者8。人皆憐之。
丙子正月旦日9,北軍入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謂之溺死10。既而北裝乘騎而歸11,則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12。遂得本州同知13。鄉(xiāng)曲人皆能言之14。
【注釋】 1倅(cui脆):副。 2北兵:指元軍。 3自誓:自己立誓。 4鐫(juan捐):雕刻。 5笏:錠。 6仍見祀:并請祭祀我。仍,再。 7埋瘞(yi義):埋葬。 8遍祝:遍告。 9丙子:指宋少帝趙顯德佑二年(1276)。旦日:陰歷初一日。 10溺死:指投水自盡。 11北裝:指元人的裝束。 12迎拜:迎接跪拜,即向敵人屈膝投降。 13同知:官名。宋代地方政權的州、府、軍都有同知,是一種副職。 14鄉(xiāng)曲:偏僻的鄉(xiāng)村。
【今譯】 蹇材望,四川人,任湖州的副州官。元軍將要到來時,蹇材望自己立誓一定要為國死難。他做了一塊大的錫牌,在上面鐫刻了“大宋忠臣蹇材望”。并用二錠銀子鑿了窟窿,又在上面寫道:“有得到我尸體的人,望給我埋葬,并請祭祀我,墓碑上題道:‘大宋忠臣蹇材望’。這銀子是用做埋葬費用的。”每天把牌子和銀子系在腰間,只等元軍進城,就投水自盡;并且遍告鄉(xiāng)親和平常交往的人。人們都很憐憫他。
1276年元月初一,元軍進城。沒有人知道蹇材望到了哪里,人們都說他已溺水而死了。過不多久,他卻穿著元人的服裝乘馬而歸,才知道他早在元軍進城的前一天就出城投降了,于是得到了本州同知的官職。這件事連窮鄉(xiāng)僻壤的人都能述說。
【總案】 本文描寫的主人公蹇材望,原是宋朝的湖州副長官。在元軍即將攻陷州城的前夕,他激昂慷慨,自誓與城共存亡,自詡“大宋忠臣”,并到處宣揚他為國死節(jié)的身后安排,大義凜然,令人敬佩。可是當元軍進城后,人們卻發(fā)現(xiàn)這位自誓必死的人,卻早就出城奴顏婢膝,顏事敵,又以本州同知的新身分,北裝乘騎而歸。這種投機取巧的無恥行徑,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作者在本文中,不加評說,只是客觀地加以敘述,而蹇的丑惡面目,卻被揭露得淋漓盡致。
上一篇:陸游《跋東坡諫疏草》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羅隱《辨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