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黃景仁·舟夜寒甚排悶為此》原文賞析
春江異風候,今昔變炎涼。袍少故人脫,綿余慈母裝。寒醒五更酒,濃壓一篷霜。此際惟珍重,誰憐在異鄉(xiāng)?
此詩的寫作年代與《別老母》一樣,也是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的初春。詩人拜別老母之后,登上客舟,寒夜難耐,遂作此詩,以排解心中的煩悶。
“今昔變炎涼”一句,是理解此詩的關(guān)鍵。表面看來,此句只是寫時序的推移與物候的變化,但聯(lián)系頷聯(lián)“袍少”二句,便可知道,它主要是寫人情的冷暖與世態(tài)的炎涼。昔日在家中,蒙受母親的愛撫,享受天倫之樂趣,是何等的溫暖;今宵在客舟,飽受路人的冷眼,無人可傾情愫,又是何等的凄清。于是乎,詩人不禁發(fā)出深沉的慨嘆:“袍少故人脫,綿余慈母裝?!?/p>
上句借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中“綈袍之贈”的典故。戰(zhàn)國時期,范雎給魏國中大夫須賈辦事,受須賈毀謗,被打成傷。后范雎改名張祿,入秦為相。須賈出使秦國,范雎扮成窮人見他,須賈說:“范叔一寒如此哉!”遂脫綈袍為贈。范雎認為須賈“綈袍戀戀,猶有故人之意,因釋舊怨”。下句化用孟郊《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之意。這兩句用典貼切,反映出仲則客中的情懷:世上交情淡薄,惟有母恩深重難忘。
“寒醒五更酒,濃壓一篷霜”,是詩人精心錘煉出來的佳句。由于“舟中寒甚”,心中悶極,因此詩人舉起酒杯,借以驅(qū)寒排悶。然而,五更酒醒之后,心中之愁悶依然還在,舟中之寒氣更加濃重。舟中寒甚,其原因是濃霜“壓”著船篷;心中悶極,不也是由于有比寒霜更濃的“鄉(xiāng)愁”重重地“壓”在詩人的心頭么?這兩句之所以絕妙,不僅僅是因為用了那個“壓”字將情景融為一體,還因為它用了怒拗的聲韻和倒裝的句法。按五律的格律來說,“寒醒五更酒”應(yīng)用“平平平仄仄”,但仲則為了表現(xiàn)心中的抑郁之氣,故意選用了“平平仄平仄”(“醒”讀平聲)這種拗體的格式,以收聲情并茂之效。從這十個字的排列順序看,前句宜為“酒醒五更寒”,后句宜為“濃霜壓一篷”,仲則為了突出 “寒” “濃”二字,故意將這兩個形容詞置于句首,這是宋詩中典型的句法,雖略嫌纖巧,但用在此詩之中,卻與全詩情調(diào)頗為一致。
最后兩句是自我勸慰語:飄流異鄉(xiāng)之人,既然得不到親人的照料,那就只能自我珍攝,自我保重了。如此收束,不僅照應(yīng)了前面六句,而且點明題中 “排悶”二字,結(jié)構(gòu)可謂嚴謹。
上一篇:古詩《張家玉·自舉師不克與二三同志怏怏不平賦此》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方回·舟行青溪道中人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