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祜·登廣武原》原文與賞析
張祜
廣武原西北,華夷此浩然。
地盤山入海,河繞國連天。
遠樹千門色,高檣萬里船。
鄉心日云暮,猶在楚城邊。
廣武原,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北廣武山上。廣武山東西兩山頭間有澗,名叫廣武澗。汴水從澗中東南流過,后來干涸。秦末楚、漢相爭,戰于滎陽,劉邦在廣武山西山頭筑城屯兵,該城稱漢王城;項羽在廣武山東山頭筑城屯兵,該城稱楚王城。中隔廣武澗,相去約二百步,互相對峙。《晉書·阮籍傳》載,“(阮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本詩題中“廣武原”,即阮籍登臨處。
“廣武原西北,華夷此浩然。”從全詩所寫景物看,這兩句當寫作者登上廣武原,自西北向東北方向眺望,但見山川廣遠遼闊,氣勢雄偉,因而發出由衷的贊嘆。華夷,本指中原華夏民族與東方少數民族,這里泛指北中國大地。元人宋旡所作《海上自芝罘至成山》詩有“脈絡華夷秀,并吞宇宙青”的句子,“華夷”與“宇宙”相對成文,可資佐證。開頭這兩句詩總領以下“地盤”至“高檣”四句,下四句就是對“華夷此浩然”的景觀的具體描寫。
“地盤山入海,河繞國連天。”黃河自廣武原西北向東北而流,沿著這一走向望去,群山起伏回環,地勢隨山盤旋,直至渤海灣的黃河入海口;而黃河曲折流過的沿岸,又有無數城邑櫛比鱗次座落在天際。這一聯立意高遠 氣勢雄偉,景象壯麗。詩人調動自己的想象力,運用形象思維,不僅把大河兩岸的山川形勝特征典型地浮雕似地再現出來,而且使人聯想到千百年來人民群眾對黃河流域的開發建設,以及自身的生息繁衍,擴大了詩的容量。
“遠樹千門色,高檣萬里船。”詩人將目光從遙遠的東北天際收回來,轉首看見了西南近處的滎陽縣城,但見城郭掩映在一片樹蔭之中;城北黃河中,一片桅桿林立,那是東下萬里的航船。這里,“遠樹”的“遠”,是相對廣武山距縣城而言。“千門”是“千門萬戶”的省語。《漢書·郊祀志》載,漢武帝“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本指宮門,因廣武原為楚、漢王城舊地,故云。這一聯從字面上看,似從杜甫“門泊東吳萬里船”的詩句中化出,但因取視點不同,而境界更為雄渾闊大。其中“遠樹”與“高檣”;“千門色”與“萬里船”各自相對,在視覺形象、色彩對比、動靜映襯上,可謂相得益彰。
“鄉心日云暮,猶在楚城邊。”詩人見景生情,觸動鄉愁,發出漂泊外地不得還歸的慨嘆。上句是說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思鄉心情更為迫切。《詩·小雅·小明》曰: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遠,歲聿云暮。”鄭玄箋: “四月為除。昔我往至于芃野以四月,自謂其時將即歸,……乃至歲晚尚不得歸。”這里化用其意,正見出詩人漂泊在外,不得歸鄉。所以下句直言“猶在楚城邊”,進一步作以明白的揭示。楚城,即廣武東山頭的楚王城。上二句因寫到滎陽縣,故而很自然地引起了“猶在楚城邊”的鄉愁,過渡十分巧妙,同時又回扣題目,與首句相呼應,全詩可謂天衣無縫。這樣的結尾,與崔灝《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差相勝之。
上一篇:《李益·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孟浩然·登望楚山最高頂》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