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梅花賦并序》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垂拱三年1,予春秋二十有五,戰藝再北2,隨從父之東川3,授館官舍4 。時病連月,顧瞻北墻5,有梅一本,敷花于榛莽中。喟然嘆曰:“嗚呼!斯梅托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別乎!若其貞心不改6,是則可取也已。”感而成興,遂作賦曰:
高齋寥闃7 ,歲晏山深。景翳翳以斜度8,風悄悄而龍吟。坐窮檐以無朋9,進一觴而孤斟。步前除以彳亍10,倚黎杖于墻陰。
蔚有寒梅,誰其封植11?未綠葉而先葩12抽青枝于宿蘗13。擢秀敷榮,冰玉一色。胡雜沓于眾草14,又蕪沒乎叢棘?匪王孫之見知,15羌潔白其何極16!
若夫瓊英綴雪,絳萼著霜,儼如傅粉,是謂何郎17。清香潛襲,。疏蕊暗臭,又如竊香,是謂韓壽18。凍雨晚濕,夙露朝滋,又如英皇,19,泣于九嶷20。愛日烘晴21,明蟾照夜22,又如神人,來自姑射23。煙晦晨昏,陰霾晝 24,又如通德25,掩袖擁髻。狂飚卷沙,飄素摧柔26,又如綠珠27,輕身墜樓。半含半開,非默非言,溫伯雪子28,目擊道存29。或俯或仰,匪笑匪怒,東郭順子30,正容物悟31。或憔翠若靈均32,或欹傲若曼倩33,或嫵媚若文君34,或輕盈若飛燕34。口吻雌黃36,擬議難遍。
彼其藝蘭兮九畹37,采蕙兮五柞38;緝之以芙蓉39,贈之以芍藥40;玩小山之桂叢41,掇芳洲之杜若42。是皆物出于地產之奇,名著于風人之托43。然而艷于春者,望秋先零;盛于夏者,未冬已萎。或朝華而速謝,或夕秀而遄衰44。曷若茲卉,歲寒特妍!冰凝霜冱45,擅美專權。相彼百花,誰敢爭先!鶯語方澀,蜂房未喧。獨步早春, 自全其天。
至若棲跡隱深,寓形幽絕;恥鄰市廛46,甘遁巖穴47;江仆射之孤燈向寂48,不怨凄迷;陶彭澤之三徑長閑49,曾無暗結50。諒不移于本性,方可儷于君子之節51。聊染翰以寄懷52,用垂示于來哲53 。
從父見而勖之曰54 :“萬木僵仆,梅英再吐,玉立冰姿,不易厥素。子善體物55,永保貞固。56。”
【注釋】 1垂拱:武則天在位時的一個年號。垂拱三年即公元687年。 2戰藝:以藝文爭勝,指考試。北,失敗。按唐顏真卿《廣平文貞公宋公神道碑銘》,宋璟作《梅花賦》前已登進士第,補上黨尉,轉王屋(今河南濟源縣西)主簿,則此處“戰藝”當指考績或應制科。 3從父:伯父或叔父。東川,地名,所在未詳。四川東部及云南會澤之稱東川,為此后事,似非此處所指。 4授館:安排客舍。 5圮(pi 匹)墻:壞了的墻。 6貞心:堅貞不屈的品格。 7高齋:高敞的書齋。寥闃(qu去),空寂。 8景:日光。翳(yi 意),陰暗貌。斜度,斜行,指偏西。9窮檐:窮家屋檐,意即寒舍。 10前除:前階。彳亍(chi chu 斥觸):小步徘徊。 11封植:栽培。壅土曰封。 12葩(pa):花,此處用如動詞,開花。 13宿蘗(nie 涅):樹木砍伐后剩下的樁子。14雜沓(ta 踏):紛亂叢雜貌。 15匪:同“非“,下同。王孫,貴家公子。南朝梁劉峻《廣絕交論》:“弱冠王孫,綺紉公子。” 16羌:楚方言語氣詞,無義。這里因是駢句,用來湊足一個音節。 17何郎:三國魏何晏,面白如傅粉,人稱“傅粉何郎”。 18韓壽:西晉時人,姿容甚美,權臣賈充辟為掾屬。充之少女見而悅之,私通音問,并將家藏奇香盜贈壽。后來賈充發覺,恐此事張揚,乃將女嫁壽。 19英皇:女英、娥皇,傳說為堯女舜妻。 20九嶷:山名。在湖南寧遠縣南。傳說舜巡游南方,死于蒼梧,葬于九嶷。女英、娥皇姐妹聞之,傷心哭泣,投湘水而死,為神,即湘夫人。 21愛日:冬日。《左傳·文公七年》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明蟾:月亮。神話謂月中有蟾蜍,故以蟾為月之代稱。 23姑射(ye 夜):傳說中神山。《莊子·逍遙游》:“邈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 24陰霾(mai 埋):陰暗的風塵。閟(bi閉),閉。通德:樊通德,西漢人伶玄所買的妾。舊題伶玄《趙飛燕外傳》附《伶玄自敘》,謂通德能道趙飛燕姊妹故事。伶玄與之嘆息趙氏終歸幻滅。“通德占袖顧視燭影,以手擁髻,凄然泣下,不勝其悲。” 26 素:白色生絹。此處借指白雪。柔,指柔弱的花朵。 27 綠珠:晉石崇的歌妓,貌美而多藝。趙王倫專權,孫秀求綠珠不得,勸倫矯詔捕殺石崇,綠珠跳樓而死。 28 溫伯雪子:姓溫名伯字雪子,春秋時楚國人。《莊子·田子方》寫溫伯雪子經過魯國,孔子見了,說“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亦不可以容聲矣。”29 目擊道存:謂目光所及皆能明道,用不著言語 30 東郭順子:戰國時魏人。 31 正容物悟:《莊子·田子方》說東郭順子“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意即遇到無道的人,便端正容色開導他,使之消除邪意。 32 靈均:即屈原。《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33 欹傲:倚身傲視,不屈于人。曼倩:東方朔,字曼倩,漢武帝時人,官至太中大夫、給事中。為人恢諧,常伺機勸諫。 34 文君:卓文君。 35 飛燕: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體輕而善歌舞。 36 雌黃:一種礦物質顏料,古人用以涂改字句。劉峻《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謂任由評論。此處謂信口比擬形容。 37 藝蘭:種植蘭草。九畹,猶言很多畝。《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舊注三十畝為一畹,或說二十畝,或說十二畝。 38 采蕙:采摘蕙草。蕙,香草名。五柞(zuo作):漢代行宮名,在陜西周至。有五柞樹,因以為名。39 緝:綴集。《離騷》:“集美蓉以為裳。” 40 芍藥:花名。《詩·鄭風·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 41 小山: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作有《招隱士》,中有句云:“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42 掇(duo奪)拾取。杜若:香草名。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43 風人:古代采歌謠以觀民風,稱所采之詩為風,采風者風人。后亦稱詩人為風人。 44 夕秀:晚上開花。秀,花,與上句之“華”均用作動詞。遄(chuan傳):疾速。 45 冱(hu互):寒冷凝結。 46 市廛(chan纏):市場交易及聚居區。 47 遁(dun鈍);隱避。巖穴:指隱居之處。 48 江仆射(ye夜):江總,南朝人。陳后主時官至尚書仆射、尚書令。其《修心賦》說他年輕時曾避居會稽龍華寺,“晚修經戒,夕覽圖書,寢處風月,憑棲水月”,以此為樂。 49 陶彭澤:即陶潛,曾任彭澤令,故稱。三徑:晉趙岐《三輔決錄·逃名》:“蔣翊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游。”后指隱者家園。 50 暗(yin陰)結:郁結。暗通“喑”。 51 驪(li麗),偶:并列。 52 染翰:以筆濡墨。指寫作。寄懷:寄托襟懷、志趣。 53 垂:留傳。來哲,后世賢人。54勖(xu 序):勉勵。 55體物:體察并表現事物的特征。 56貞固:堅貞不移的品性。
【今譯】 垂拱三年,我二十五歲,考較再次失利,隨著叔父到了東川,叔父在衙署內給我安排了客房。當時我連月生病,看見坍壞的墻邊有一株梅,在荒亂的草木叢中開了花,就長聲嘆息說:“唉!這梅花生長得不是地方,超群的芳姿,怎么能顯示出來呢!不過它不改變堅貞耐寒的品格,這卻是值得贊許的。”由感慨而產生了寫作的興致,于是作賦道:高敞的書齋里一片沉寂,在這深山里眼看一年將盡。日光昏暗,太陽西行,微風細細,聲如龍吟。獨坐窮舍,無一友人。舉起杯酒,自飲自斟。走上階沿漫步徘徊,把黎木杖倚放墻陰。這茂盛的梅樹,是誰所栽植?未發綠葉,已經開花,那青嫩的枝條就長在砍修過的老樹干上。花朵遍布,冰清玉潔。為什么雜處眾草之中,被荒蕪的棘叢掩沒?既無貴公子發現與賞識,又何必顯得如此潔白!
至于這白玉般的花瓣點綴上雪珠,紅色的花瓣上鋪著霜粒,就像真的施妝傅粉,可以當作是面自貌美的何晏。它的清香隱隱飄送,稀疏的花蕊暗香微傳,又像熏過名香,可視為昔日偷香的韓壽。晚上冷雨沾濕,早上遍身清露,又像帶淚的女英、娥皇,在九嶷山為虞舜之死哀傷。冬天和暖的目光烘照,明亮的月色輝映,它又像女神,才從姑射山下臨。在煙霧晦暗的清晨、夜晚,在風沙彌漫、日色無光的白晝,它又像多情善感的樊通德,以手擁髻,掩袖自泣。當狂風卷起飛沙,白雪壓迫柔弱的花瓣,它又像美麗的綠珠,輕輕地墜落樓下。有的花朵半合半開,默然欲言,又似溫伯雪子,有所會心,而不待言傳。花枝有的下俯,有的上仰,似笑非笑,似怒非怒,很像東郭順子,端正容色,有所開導。有的憔悴,像為國憂傷的屈原;有的側身傲立,像輕視權貴的東方朔;有的姿容嬌美,像有情的卓文君;有的輕盈,像善舞的趙飛燕。我這里信口雌黃,把可以比擬的幾乎說完。
人們在田壟里廣植蘭草,在行宮林苑里采摘香蕙;綴集芙蓉花為裳,贈送芍藥花致意;玩賞淮南小山所描寫的桂樹叢,掇拾開滿香花的水洲上的杜若。這些在草都生長于奇特的地方,靠詩人的吟詠而著名。然而吐艷于春天的,秋風未至就飄零了;繁茂于夏日的,嚴冬未臨就枯萎了。有的早晨開花,很快凋謝,有的晚上開花,也很快衰敗。怎能像這梅花,到冬天反而格外妍麗。冰霜凝凍大地,它卻獨占芳華。看其他花卉,誰能同它比艷爭先!黃鶯還沒有流利地鳴唱,蜂巢里也聽不到蜂子的喧聲,唯有梅花獨自在早春嶄露頭角,使它貞勁芳潔的天性得以完善保全。
至于它在深隱之處托身,于幽寂之地藏形,恥于與繁華的城市為鄰,甘心像隱士高人避居山林,這很像江總早年避居佛寺,清夜讀書,不以為苦;也頗似陶淵明辭官歸鄉,閉戶閑居,曠放無憂。梅花的確不曾改變清高潔白的本性,它正可以與君子的高風亮節并稱比美。所以我姑且提筆作文以抒寫自己的志趣,使未來的賢人們從中得到啟示。
叔父看了文章鼓勵我說:“萬木都在嚴寒中僵臥,一無生機,梅花卻在此時又一次開放,雖受冰凍,然而亭亭玉立,毫不改變它芳潔的節貞。你善于體察表現此物的美質,愿你也像它一樣堅貞不移。”
【集評】 唐·皮日休《皮子文藪·桃花賦序》:“余嘗慕宋廣平之為相,貞姿勁質,剛態毅狀。疑其鐵腸石心,不解吐婉媚辭。然睹其文,而有《梅花賦》,清便富艷,得南朝徐、庾體,殊不類其為人也。……日休于文尚矣,狀花卉,體風物,非有所諷,則抑而不發。因感廣平之所作,復為《桃花賦》。”
【總案】 這是一篇詠物賦。序中交代了寫作的背景及原曲,說明自己在仕進失意、客居養病的情況下見此梅花獨放于榛莽中,即嘆其托非其所,又贊其貞勁清高,乃作此賦。這就暗示賦雖詠梅,實亦自擬,文中寄寓著自身的人格追求。
全賦可分二段。第一段就梅花本身的儀態姿質進行敷陳渲染,贊其多姿多彩,難以方物。其中又分三層:第一層寫自己獨酌無侶,寂寞無聊,隱伏見梅的喜悅。第二層傷梅花掩沒荒草,不得見賞于貴家。第三層竭力頌美梅花的色、香、姿、容,用十二個典故,以擬人手法,描繪梅花不同凡俗的體貌與精神,刻畫出寒梅華美清雅的品格,表達了落寞中見梅的欣慰之情,抒發了自己不茍合流俗的襟懷。這里連用十二個比擬,既切合梅的特性,又賦予梅以豐富活潑的人格特征,十分成功。它既顯示出作者的學識才情,又表現了他活躍的想象力,可說是這篇賦最突出的特點。第二段評梅,又分三層:第一層就梅花與其他名花異卉相比,說明它凌寒獨秀之不凡。第二層贊梅潔身自好,遠離俗世,可與君子比美。第三層引叔父的話,為梅作“贊”,點明以梅自喻自勵的寫作意圖,為全文結穴。
全賦既有鋪陳渲染,又有敘事抒情,而又使用駢句,文辭富艷,可說兼有大賦、抒情小賦及駢賦之長。特別是文中比擬精切,評論允當,不僅表現了作者之善于體物,也反映了他貞勁高潔的品性,使文章蘊含著深厚崇高的思想感情,極富審美意義。文章首段主要用敘事及比興,次段則著重議論,承轉自然連貫。語言雅潔,其中比擬處文辭艷麗,然而基本格調是艷而不妖,麗而不俗,婉而寓諷,柔中有剛,這同贊梅的題旨是很相稱的,因而乍看起來雖有徐陵、庾信的文風,實質上卻是不同的。不過庾信暮年詩賦風格大變,情致深郁,如果與此賦對照,卻也可以看出有嬗遞之跡。
上一篇:羅大經《格天閣》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沈括《正午牡丹》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