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受《江行萬里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雪山西來接海白,天之所以限南北。
誰人胸里著輿圖,揮斥荊吳入綃墨?②
濃濃淡淡兩岸山,煙波彌茫江面寬;③
水空漠漠鳥飛絕,漸看漸遠天漫漫。
客舟激流先后去,風帆飽腹如飛舞,④
有時小艇絕波來,不知何處橫江渡。⑤
鐘山隱隱開金陵,雨花臺前留玉京;⑥
汀洲劣處小孤出,垂楊綠引潯陽城。⑦
蘄黃紫翠照卷雪,武昌樓臺半明滅,⑧
周郎赤壁杳難憑,洞庭寒煙濛孤月。⑨
西江耿耿沙籀青,三十六灣斜照明,⑩
黃陵廟深楚山闊,九嶷成削粘天青。(11)
我來展軸驚快睹,恍然對面水仙府;(12)
片時行盡江南天,吊古何勞出門去?
南巡真人忘卻歸,軒轅龍去眇難追;(13)
成池曲絕誰奏樂?風雨啼痕滿竹枝。(14)
六朝虎士工設險,蹴踏滄波當揮劍,(15)
血流不惜惜江流,肯放飛埃過天塹?(16)
濫觴曾聞蕩雍丘,楫聲若為空悠悠。(17)
江聲至今恨不盡,枉白萬古英雄頭。
兩階干羽享波后,八公草木今健否?(18)
長安正在碧云邊,斜日西風重回首!(19)
【注釋】 ①江行萬里圖:摹寫萬里江行壯麗景色的長幅圖卷。②輿圖:地圖。荊吳:指今湖北和蘇州一帶,這里泛指長江中下游。綃墨:指絹畫。③彌茫:迷茫。④激流:溯流,逆水而上。⑤絕:渡過,飛越。⑥鐘山:又名紫金山,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東。雨花臺:南京的名勝之一,在市南。玉京:指帝王之都。⑦汀洲:水邊的小塊土地。小孤:即小孤山,在江西省彭澤縣北的大江中。潯陽:今江西省九江市。
⑧蘄黃:蘄為蘄春,黃為黃石,均在長江兩岸,今屬湖北省。卷雪:指浪花。語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寫江水:“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⑨周郎赤壁:三國時,吳國大將周瑜曾在赤壁大破曹操軍隊。赤壁:山名,在湖北省蒲圻縣的長江南岸。洞庭:洞庭湖。⑩耿耿:明亮的樣子。沙籀(zhou宙):一種樹木。三十六灣:江水曲折蜿蜒,有三十六道灣。(11)黃陵廟:在湖北省西陵峽中黃牛寺黃牛山麓。九嶷:山名,在今湖南寧遠縣南。(12)展軸:展開畫卷。快睹:愉快地觀看。(13)南巡真人:指舜。傳說虞舜南游巡視,死在湖南蒼梧。軒轅:即黃帝。(14)咸池曲:黃帝時的音樂。啼痕滿竹枝:傳說舜死后,其二妃娥皇、女英至洞庭,淚染竹成斑,后世稱為斑竹或湘妃竹。(15)六朝虎士:指六朝時期的戰將。六朝,指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蹴(cu促)踏:踩著。(16)天塹:天然溝塹,指長江。(17)濫觴:發端。雍丘:在今河南省杞縣。東晉祖逖曾在此地大破后趙石勒軍隊,使后趙等國十余年不敢南犯。楫聲:指祖逖在大江中擊楫發誓收復中原的事。(18)干羽:指舊時歌舞所用的干楯、羽扇。《尚書·大禹謨》說,大禹曾命“舞干羽于兩階”。享波:鬼神接受祭品稱享。享波,即用某物(這里指干羽)祭享波神。八公草木:八公山在今安徽鳳臺縣北。東晉時,前秦苻堅與晉軍在淝水交兵,望見八公山上草木林立,以為全是晉兵,因此驚恐,兵敗后見八公山上風聲鶴唳,
草木搖動,都以為是晉軍所致。這兩句以淝水之戰喻說南宋不可自卑,應與強敵抗爭并戰而勝之。(19)“長安”二句:化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句意,暗示朝中有投降派阻撓抗金復國之舉。
【譯文】 浩浩長江西起雪山東接大海,白波萬里,是蒼天把神州大地分成南北。是誰,胸中裝著一幅大地圖,揮毫潑墨,將荊吳山水描繪于畫絹?但見兩岸群山忽濃或淡,煙波迷茫,江面多么寬廣。鳥兒飛過開闊的水天,望著它們漸去漸遠,在漫漫天空消失不見。客舟從西向東,逆水而上,先后馳去,船帆鼓滿了風,猶如在江上飛舞。有時小艇飛越波浪而來,不知道何處是橫江的渡口。那隱隱約約的鐘山下,矗立著古都金陵城;秀麗的雨花臺,就在金陵的南面。在那四布的低矮汀洲之間,小孤山高高地挺立在大江中央。一片垂楊搖曳綠色絲縷,掩映著江城潯陽。蘄春和黃石花木紫翠,映照著卷雪般的波浪;武昌城的樓臺亭閣,忽隱忽現。想當年,周瑜在赤壁大破曹軍,而今遺跡渺茫難尋。但見那八百里洞庭湖上,寒煙濛濛,籠著孤月一輪。流入湖南廣東的西江水呵,格外明亮,江上的沙籀樹青翠欲滴。江水曲折蜿蜒,三十六灣在夕陽下清晰可見。黃牛廟靜靜地屹立在深山,楚地的山呵綿延不斷。九嶷山群峰壁立,好像是天公揮巨斧一一劈削而成,座座奇峰林木青蔥與碧天粘連。我打開這一幅長長的畫卷,懷著驚喜的心情觀看,突然感覺水仙洞府就在對面。在很短的時間里,我就走盡了江南的大地,不用出門,便可以盡情憑吊古代遺跡。那南巡的虞舜帝,忘記返回北國;黃帝軒轅駕龍而去,渺遠難追。咸池曲失傳了,還有誰能奏出這雄壯的音樂?只見風雨凄迷,竹林里留下了斑斑淚跡。六朝時代有多少虎將善于設險防守,踏著青蒼的波浪,把大江當作長劍揮舞。縱然將士的鮮血如雨流入大江,也毫不惋惜,卻把這長江看得比生命還重。呵,即使是一點飛塵,也不讓它越過天險,沾污自己的國土。記得東晉名將祖逖,早就在雍丘大破石勒軍隊,至今大江之中,還仿佛縈響著他發誓收復中原的擊楫之聲。然而,江濤聲聲,吟唱不盡英雄的遺恨,多少抗敵救國的英雄,竟枉自白了雙鬢。波神呵,人們一次次揮干楯羽扇用歌舞敬奉您,您可知道,當年嚇破敵膽的八公山草木,而今是否還蓬勃郁茂?那長安城,正被一團團碧云遮蔽,在斜日西風之中,我回首矚望,滿腔憂愁!
【集評】 今·范寧、華巖:“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憑借畫中景物,充分發揮想象,生動形象地鋪敘出了長江中下游的壯麗景色和漫游情趣。詩的后半部分筆鋒一轉,抒發故國沉淪、英雄報國無門的感慨,悲憤沉著。全詩首尾貫注,揮灑自如,這樣成功的長篇歌行在南宋后期詩壇上是較為罕見的。”(《宋遼金詩選注》第449頁)
【總案】這首題畫的長篇抒情詩,在描繪畫中山水和憑吊古跡中寄寓悲壯深沉的傷時憂國之思,寫得淋漓酣暢。思想格調既高,藝術境界又壯麗。詩人想象豐富,激情充沛,運筆揮灑自如,故而詩雖長,卻一氣貫注,流轉不滯,難得的是,格律又嚴整。詩共四十四句,四句一韻,韻腳平仄交錯;基本上是散句單行,又適當注意上下句意象的對照呼應。厲鶚《宋詩紀事》卷六十九引鄭安晚跋黃大受詩云:“黃君詩如行澗谷,秋空月曉,松竹策策有聲。”讀此詩,亦可感悟聲情朗暢、意境空闊之妙。正如范寧、華巖所說:“這樣成功的長篇歌行在南宋后期詩壇上是較為罕見的。”范、華二先生從作者集中首先選錄此詩,誠為慧眼卓識。
上一篇:沈括《江南曲》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潘大臨《江間作四首(其一、其三)》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