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名二子說》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輪輻蓋軫2,皆有職乎車3,而軾獨無所為者4。雖然5,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6。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7,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8。雖然,車仆馬斃9,而患不及轍10,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11。
【注釋】 1名:命名,取名。 2輻(fu福):古代馬車輪中湊集于中心轂的直木。蓋:車頂蓋。軫(zhen枕):車廂底部的四周橫木。3職:職責,作用。 4軾:車前的伏手板,位于車的前,左、右三方。5雖然:既然這樣。 6外飾:外表的修飾。 7轍:車輪碾過的痕跡。引伸為軌道。 8與(yu寓):在其中。 9仆:向前跌倒。今作“撲”。 10患:禍患。 11免:指免除災難。
【今譯】 車的輪、輻、頂蓬、軫,對于一輛車來說都有各自的作用,而車軾獨獨象沒有作用的東西。既然這樣,去掉車軾我還沒見過能稱為完美的車。軾啊,我擔心你不注意外表的修飾。
天下的車,沒有不經由軌道的,而談到馬車的功績,軌道似乎不在其中。既然這樣,車子顛樸馬匹死掉,禍患在于車不沿軌道行駛,這軌道,經常處于災禍福氣的中間。轍啊,我知道如何免除災難了。
【總案】 蘇洵從為兩個兒子的命名,揭示了“軾”與“轍”的內涵,“軾”雖看似無用,但一輛完整的車卻缺它不可;“轍”看似與車無關,可有車必有轍,車不按正確的道路行駛,必然車翻馬亡,因此道路與車馬、人的禍福有必然的聯系。本文短小精悍,由兩個兒的命名伸發出去,由物及人,深刻地表現了慈父對愛子的期望之情。同時,針對各自的個性提出了告誡。文章含義深刻,愛子之情躍然紙上。
上一篇:李華《吊古戰場文》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蘇軾《后赤壁賦》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