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這是一首抒寫離愁別恨的作品,情深筆細,素來被人稱道。
詞的上片寫遠去征人的離愁。
正是晚春時節,路旁候館內的梅花已經凋落,小溪的橋頭上的楊柳樹,搖長了纖細的枝條,路畔和田原上的百草齊發,飄散著四溢的香氣,暖和的春風撲面而來,人正搖著馬韁繩,在道路上行進。這個人就是詩人自己。這路上的氛圍,使詩人心情感蕩,愁緒更增,因為他正是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季節,離開家鄉,拋下愛人,去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人在不停地向遠處走,越走越遠,家居之地拋在后面,距離自然是越來越遠,時日,當然也越來越多。路上行者的心情變化,人們可以憑經驗猜想,但最真切的狀態莫如聽他自道:“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春水是春日遠行人最常遇見、而且也是最牽離情的一種景物。它或者與行人同向而流,好象是送自己遠去;它或者向自己所思的方向流去,流送無限歸情;它或者漲起春潮,水波瀲滟,引人遐思漫想。詞中的行人是在路長愁重的心情下看春水的,正好從物色中發現了自己的寄情對象物,他從那迢迢不斷的春水中,正好看到了自己漸行漸遠的征途上所不斷增加的愁緒。
詞的下片寫的是推想中的閨人的悵望。
丈夫騎著馬遠去了,時間過去了許多日子,離別情苦,使閨人柔腸寸斷,思淚長流。不知在樓上的高高的闌干旁倚望了多少天,結果總是非常失望的,經驗教她得了一個清醒的認識:“樓高莫近危闌倚”——正在往遠去的人是望不見他的行蹤的,還是不要再去在那癡望中尋找失望了,因為那是看不到自己所想要看望的遠去行人的。他在哪里呢?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由高處向遠望去,平原上到處是春草,再遠的地方是看不清春草的,有春山隱現,春山擋住了遠望的視線,而行人卻在遠處春山的更遠以外的地方。望不可及,則只有托之于心中的想象和夜里的夢思了。
這首詞一半直寫自己的心懷,一半則以閨中人推想自己,推想中又把自己的心懷深化,很有波瀾跌宕之妙。一個遠行人,當他意識到自己的行所是“更在春山外”時,要頓時生出多少離愁?
上一篇:梁鴻《五噫歌》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溫庭筠《更漏子》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