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①
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②
良弓挾烏號,明甲有金光。③
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
豈為全軀士? 效命爭戰場。④
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⑤
垂聲謝后世,氣節故有常。⑥
【注釋】 ①八荒:海外極遠之地。荒,遼遠的意思。古時稱四方最遼遠的地方為“四荒”,四正方之外再加以四隅方,合稱“八荒”。②受命念自忘:指受君命而忘卻私念。“念自忘”,說一切私念都忘掉了。念,指私念。③烏號: 良弓名。《淮南子·原道》: “射者捍烏號之弓。”一說“桑柘,其材堅勁,烏峙其上”,“伐其枝以為弓,因曰烏號之弓也”。一說“黃帝鑄鼎于荊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龍而上,其臣援弓射龍,欲下黃帝不能也;烏,於也; 號,呼也; 於是抱弓而號,因名其弓為烏號之弓也。”后說亦見《史記·孝武本紀》,說百姓抱黃帝所墮之弓號,故名烏號。略有不同。按,應以第一說為是。明甲: 有光澤的鎧甲。曹植《上先帝賜鎧表》: “先帝賜鎧黑光,明光各一領。”明甲即指明光甲。④全軀士: 指保全身軀性命的人。爭戰場: 即戰場,如后世所說的疆場,沙場。⑤令名:美名。彰:顯揚。⑥垂聲: 流傳聲譽于后世。謝: 告訴。
【鑒賞】 這是阮籍《詠懷》詩的第三十九首,充滿了戰斗的激情,鼓動性極其強烈。它熱情地歌頌了慷慨奔赴國難的壯士,歌頌了他們胸懷大志、笑臥沙場、為國捐軀的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詩一開頭,突兀而起,寫了壯士們雄赳赳、氣昂昂的出征場面。他們有偉大的志向,就是要“志欲威八荒”。古時稱四方最遙遠的地方叫 “四荒”,四正方之外再加以四隅方,合稱“八荒”。《說苑·辨物篇》說:“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焉。”這里的 “八荒”則指整個八荒之內,說明壯士們的志向在揚我國威、震懾海內外。“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轉寫壯士們都是血性男兒、無畏勇士,一接到出征命令,馬上把自己的雜念全丟一邊,一切服從國家大事。“驅車”二字體現了壯士們忘卻私念,緊張迅速地飛馳前線,義無反顧地將生死置之度外。“良弓挾烏號,明甲有金光”,著重表現了壯士們全副武裝的英姿。他們身穿閃著光澤的鎧甲,佩帶著名叫 “烏號” 的寶弓,而這種寶弓是由一種特殊的材料制成的。據《淮南子·原道》注說:“桑柘,其材堅勁,烏峙其上,及其將飛,枝必撓下,勁能復巢,烏隨之; 烏不敢飛,號呼其上; 代其枝以為弓,因曰烏號之弓。”有如此精良武器的戰士,有如此壯志的英雄,自然有一往無前的勇氣。
“無私的人,才是無畏的人”。戰士們到了戰場上,“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場。”他們在危難面前,絕不是貪生怕死,以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是全力以赴,為爭取戰斗的勝利而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面對這樣英勇的戰士,祖國和人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詩人以滿腔熱情贊頌說: “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垂聲謝后世,氣節故有常。”壯士們的 “忠義” 如高山大海,會天長地久,與日月爭輝,使他們名揚天下,萬古流芳。他們的英勇義舉,將永遠鼓舞人民,成為世世代代效仿的榜樣。
這首詩表現的主題與阮籍后來的放縱、不參與世事、口不言人之過、宣揚“老莊”的無為,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據《晉書·阮籍傳》講:“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可見阮籍后期的消沉是形勢所迫,而不是他的初衷。
文章作者:鐘維克
上一篇:愛國詩詞《鮑照·擬古·八首·其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柳亞子·吊鑒湖秋女士·其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