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江上愁心千疊山,浮空積翠如云煙,②
山耶云耶遠莫知,煙空云散山依然。
但見兩崖蒼蒼暗絕谷,中有百道飛來泉,③
縈林絡石隱復見,下赴谷口為奔川。
川平山開林麓斷,小橋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喬木外,漁舟一葉吞江天。④
使君何從得此本,點綴毫末分清妍。⑤
不知人間何處有此境?徑欲往買二頃田。
君不見武昌樊口幽絕處,東坡先生留五年。⑥
春風搖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⑦
丹楓翻鴉伴水宿,長松落雪驚醉眠。⑧
桃花流水在人間,武陵豈必皆神仙?⑨
江山清空我塵土,雖有去路尋無緣。⑩
還君此畫三嘆息,山中故人應有招我歸來篇(11)。
【注釋】 ①題下蘇軾自注:“王晉卿畫。”王晉卿,名詵,宋英宗女蜀國長公主之夫,善畫山水。王定國:即蘇軾友人王鞏。②江上愁心:唐代張說有《江上愁心賦》,蘇軾用其語。③絕谷:陡峭的山谷。④度:走過,穿過。⑤使君:指王詵。他曾任利州防御使,故稱。點綴:點畫。毫末:形容細微。妍(yan言):美麗。⑥武昌:在黃州南岸,今湖北鄂城縣。樊口:亦在黃州南岸,在今湖北鄂城縣西北。五年:蘇軾于元豐三年二月到黃州,七年四月任汝州,共四年零兩個月,這里說“五年”,舉其成數。⑦漠漠:彌漫的樣子。娟娟:美好的樣子。⑧伴水宿:指作者自己睡在水邊。⑨武陵:在今湖南常德。陶淵明《桃花源記》寫武陵漁人發現世外桃源,這里武陵代指桃源之境。⑩塵土:形容卑俗。(11)歸來篇:陶淵明有《歸去來兮辭》,蘇軾借指山中故友向作者發出隱居之邀。
【譯文】 大江之上千疊山巒愁從心起,堆翠積綠飄浮空中如云如煙。是山是云遙遙相望不知究竟,煙消云散山巒面目依然呈現。只見兩旁山岸夾峙,青青深密處卻是一道陡峭山谷,無數股飛泉從中流出;飛泉從上而下,一路繞樹盤石忽隱忽現,流到谷口頓成奔騰巨川。水面平曠山勢開闊樹林斷處,一座小橋一家野店緊靠山前。行路之人走過喬木相距尚近,一葉漁舟蕩漾在江天相接之處。您王詵是從哪兒描摹到畫卷上的景致,點畫細微清新美麗。我不知道人間何處有此勝境,簡直想到那里買田卜居。
啊,您沒看到在武昌樊口的幽美之地,我東坡先生已經留居五年之久。春天里,春風吹拂江面水天彌漫一片;夏天里,晚霞出現驟雨止歇山色更美;秋天里,烏鴉盤桓于紅楓之上,我卻睡在水邊;冬天里,白雪從高松上紛紛飄落,把我從醉眠中驚醒,人間自有桃花流水之境,武陵源哪里一定是神仙所居?江山如此清空我卻如此卑俗,所以雖有去路的標記,卻無緣找到桃花源。啊,向您奉還畫卷再三嘆息,山中的故友大概會向我發出歸隱的邀請。
【集評】 宋·許顗:“畫山水詩,少陵數首,后無人可繼者,惟荊公《觀燕公山水》詩前六句差近之,東坡《煙江疊嶂圖》一詩亦差近之。”(《彥周詩話》)
清·汪師韓:“竟是為畫作記。然摹寫之神妙,恐作記反不能如韻語之曲盡而有情也。‘君不見’以下,煙云卷舒,與前相稱,無非以自然為祖,以元氣為根?!?《蘇詩選評箋釋》卷四)
清·紀昀:“奇情幻景,筆足達之。”(《紀批蘇詩》卷三十)清·方東樹:“起段以寫為敘,寫得入妙,而筆勢又高,氣又遒,神又旺?!?《昭昧詹言》卷十二)
清·王文誥:“《孟子》長篇多兩扇法?!绱嗽?,即用兩扇法?!?《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卷三十)
【總案】 本篇作于元祐三年(1088)十二月。詩中描繪了兩處風光:畫中之景和黃州自然之景,而手法各異。前者從空間上著眼,由遠及近,自上而下,從山到水,層次感強;后者以時間為線索,順序描繪春夏秋冬四景,極有概括性。而綰合兩處風光的心理契機在于蘇軾的皈依自然、退隱山水的愿望。
上一篇:謝翱《書文山卷后》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庭珪《二月二日出郊》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