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除夜二首(其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城中爆竹已殘更,朔吹翻江意未平。①
多事鬢毛隨節換,盡情燈火向人明。②
比量舊歲聊堪喜,流轉殊方又可驚。③
明日岳陽樓上去,島煙湖霧看春生。④
【注釋】 ①爆竹:古時以火燃竹,畢剝有聲,稱為爆竹。《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后人紙卷火藥以代。殘更:將盡的更點。已過子夜,當是新年。朔吹(chui):北風。②鬢毛:鬢發,頭發。節:節令。③比量:比較。聊:姑且。流轉:輾轉流亡。殊方:異地,他鄉。④岳陽樓:在湖南岳陽市城西門,下瞰洞庭湖,為著名風景勝地。島:指君山。在洞庭湖中,與岳陽樓隔水相對。
【譯文】 更殘漏盡,迎新的爆竹,還回響在除夜的小城。那怒吼的朔風,翻卷江濤,宣泄著不平之鳴。時令推移,惱人的白發也暗中滋生;客居寂寞,惟有燈光向人照耀,似最多情。安身岳陽,比起往日的顛沛流離,總算幸運;但畢竟遠在異地他鄉,有家難回,怎不叫人感到心驚。待到明日,登上岳陽樓,縱目遠眺,看那島上的輕煙,湖中的淡霧,染出一片綠色的新春。
【集評】 清·馮舒:“落句好。”(《瀛奎律髓匯評》卷十六)清·紀昀:“氣機生動,語亦清老,結有神致。末二句閑淡有味。”(同上)
清·許印芳:“律詩為排偶所拘,最易板滯。欲求生動,貴用抑揚頓挫之筆。此詩中四句可以為法。”(同上)
今·繆鉞:“前六句情致凄愴,結處轉出前景之有望,能有遠韻遠神。”(《宋詩鑒賞辭典》第837頁)
今·陳永正:“詩人流落湖湘,在岳陽暫得安身之地。一年將盡,回首前塵,渾如夢寐。個人遷謫之恨,國家興衰之悲,觸緒紛來,故詩意特為深厚,而詩人以精警靈動之筆致出之,便無板重之弊。”(《江西派詩選注》第314頁)
【總案】 陳與義于高宗建炎二年(1128)在岳陽度除夕時寫下這首詩。辭舊迎新,本是一件喜事,但詩中流露的卻主要是感慨。詩人于靖康元年(1126)自陳留避兵南下,經鄧州、房州等地飽經兵亂流離之苦,至岳陽才稍得安身。除夕之際,回首往事,真是百感交集。詩中不用典故辭藻,平淡自然,內在情感脈絡歷歷可見,但詩味仍很醇厚。這當然與感情深摯有關,另一方面也和詩的句法結構分不開。比如“鬢毛隨節換”、“燈火向人明”本是很平常的句子,但加上“多事”、“盡情”,就把人的感受注入無知的“鬢毛”與“燈火”,這就是所謂“活句”,平淡中頓見精彩,比一般擬人化手法更能表現人的感情。詩的情感轉折多變,由平靜到激憤,由驚怪到慰藉,由喜到驚,又將凄愴宕開,生出一段希望。寫感慨真率深沉,寫希望則筆致空靈,給人以無限遐想。
上一篇:文天祥《除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姜夔《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