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經《無官御史》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太學1,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2。”言其清苦而鯁亮也3。
嘉定間4,余在太學,聞長上同舍言5: “乾、淳間6,齋舍質素7,飲器止陶瓦8,棟宇無設飾9。近時諸齋,亭、榭、簾、幕,競為靡麗10,每一會飲,黃白錯落11,非頭陀寺比矣。國有大事,鯁論間發12,言侍從之所不敢言,攻臺諫之所不敢攻13。由昔迄今,偉節相望14。近世以來,非無直言,或陽為矯激15,或陰有附麗16,亦未能純然如古之真御史矣17。 ”。
余謂必甘清苦如老頭陀,乃能攄鯁亮如真御史18。
【注釋】 1太學:封建皇朝的最高學府。 2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長著頭發的和尚寺廟,沒有官職的御史衙門。比喻太學生的生活清苦和好議論朝政、褒貶人物。頭陀,苦行僧。御史臺,宋御史臺以御史中丞為長官,下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等官,其職責自漢以來由兼司糾查逐漸變成專司彈劾百官。 3鯁亮:梗直明察。 4嘉定:宋寧宗年號(1208—1224)。 5長上同舍:學年長的同學。宋分太學生為三等:初入學為外舍,外舍升內舍,內舍升上舍。 6乾、諄間:指宋孝宗的年號乾道至諄熙年間(1165—1189)。 7齋舍:宿舍。質素:樸素。8陶瓦:指陶制器皿。 9棟宇:房屋的脊檁和屋梁,泛指房屋。 10靡麗:華麗。 11黃白:指金銀制的餐具。 12鯁論:正直的言論。間:更迭,輪流。 13攻:提尖銳意見。臺諫:指御史和諫議大夫等諫官。14偉節:指剛正不阿的太學生。 15矯激:慷慨激昂。 16附麗:依附權貴。 17純然:真正的。 18攄(shu書):抒發。
【今譯】 太學,古人說它是: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這是說那里的生活清苦,學生們梗直明察。
嘉定年間,我在太學。聽學年長的同學說道:“乾道和淳熙年間,學生宿舍樸素,餐具只有陶器,房屋沒有裝飾。現在很多的宿舍、亭子、臺榭、簾子、帷幕,爭著比華麗,每次宴會燕飲,金銀器皿黃白雜陳,再也不象頭陀寺那樣了。過去國家有大事,太學生正直的言論輪流不斷地發表,講近侍貴臣所不敢講的話,尖銳地提出臺諫官員不敢提的批評。從過去到現代,剛正不阿的人到處都是。近代以來,不是沒有正直的言論,但是有些人只是表面上的激烈,有些人卻暗地里依附權貴,也不能真正地象古代的真御史了。
我說,一定要甘心于清苦的生活如同老頭陀,才能抒發出正直明察的言論如同真御史。
【總案】 太學,原是封建統治者為培養“經世濟民”人材而設立的最高學府,學生的任務是進德修業。但天下有道,則庶民不議,每當朝政腐敗、紀綱不張時,朝廷內必然黨同伐異,或則官官相護,或則相互攻訐,正義難張,公道不伸,臺諫官員必然噤苦寒蟬,或孤掌難鳴,尸位素餐形同虛設。這時,太學生每激于義慣,起而評論朝政得失和官員清濁,卷進了政治的漩渦。“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就是對太學生不在其位而謀其政的政治責任感的贊美。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統治集團中的權奸,歷來就采取高壓和收買的兩手政策,竭力阻擾太學生的清議作用。如北宋末年太學生陳東上書請誅蔡京,任用李綱,招致殺身之禍。又如南宋賈似道為相時,“以術籠絡,種種加重”,太學生“啖其利而畏其威”(《癸辛雜識》后集卷十一),遂由一言不發而變為上書贊美。本文即有感于此而作,結浯“必等清苦如老頭陀,乃能攄鯁亮如真御史”,一語中的,顛撲不破。
上一篇:容齋逸史《方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