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舸鴟夷》|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勾踐世家》:“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司馬貞《史記索隱》:“范蠡自謂也。蓋以吳王殺子胥而盛以鴟夷,今蠡自以有罪,故為號也。韋昭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又,《漢書》卷九十一《貨殖傳·范蠡》:“乃乘扁舟,浮江湖,變姓名,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顏師古注:“自號鴟夷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懷,與時張弛也。鴟夷,皮之所為,故曰子皮。”
【釋義】“一舸鴟夷”是說越滅吳后,范蠡辭官避禍,改名鴟夷子皮,浮海而去之事。此典常用于歸隱題材的作品之中。而范蠡為何稱“鴟夷”則各有解釋。
【例句】①明月煙波,一舸鴟夷。(阿魯威〔雙調·蟾宮曲〕)此為送別小令,以范蠡泛舟的典故比喻友人乘舟離去。②鴟夷泛海槎,陶潛休縣衙,入千古漁樵話。(汪元亨〔中呂·朝天子〕《歸隱》)作者在此表示了自己對鴟夷子皮泛海歸隱的羨慕和崇敬。
上一篇:元曲典故《一經教子》|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