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鄉思》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譯文】 人說日落之處,在極遙遠的天涯;可我望盡天涯,還是不見故鄉的家。本已恨極眼前的碧山,竟把故鄉與我來阻隔;何況重重碧山,還被暮云層層相遮。
【集評】 宋·吳處厚:“江南李覯通經術有文章,應大科,召試第一,嘗作詩曰:‘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堪恨碧山相掩映,碧山還被暮云遮。’識者曰:覯此詩意此有重要障礙,李君恐時命不偶。后竟如其言。陳文惠公未逢時,嘗作詩曰:‘千里好山云乍斂,一樓明月雨初晴。’觀此意與李君異矣。然則,文惠致位宰相,壽余八十,不亦宜乎。”(《青箱雜記》卷七)
今·錢鐘書:“意思說,故鄉為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為暮云所遮掩,一重又一重的障礙,天涯地角要算遠了,可是還望得見,還比家來得近。同時人石延年《高樓》詩:‘水盡天不盡,人在天盡頭’(劉克莊《后村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七引);范仲淹《蘇幕遮》詞:‘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歐陽修《踏莎行》詞:‘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千秋歲·春恨》:‘夜長春夢短,人遠天涯近’;詞意相類。詩歌里有兩種寫法:一,天涯雖遠,而想望中的人物更遠,就像這些例句;二,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例如吳融《淛東筵上》:‘坐來雖近遠于天’或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混江龍》:‘隔花陰,人遠天涯近。’”(《宋詩選注》第32—33頁)
今·陳增杰:“作者用層層襯疊的手法,將思鄉之情表達得委曲盡致。”(《宋代絕句六百首》第42頁)
今·張金海:“全詩在時間、空間、光色與結構上組成了一個渾成統一的藝術境界,給人以強烈的凝重壓抑之感。”(《宋詩鑒賞辭典》第159頁)
【總案】 詩題“鄉思”,解憂破愁之法,乃在“望”字。全詩即由望字生發:一望落日天涯,二望碧山阻隔,三望暮云相遮。以“天涯”言其遠,而故鄉更在天涯落日之外,極言其遠也。遠若可望,聊可慰其鄉愁。無奈天涯為碧山所阻,碧山又為暮云所遮。關河望斷,鄉愁又添旅愁。層層阻隔,層層遮斷。歐陽修有“平蕪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踏莎行》)。宋人多用此法。
上一篇:黃公度《乙亥歲除漁梁村》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翁卷《鄉村四月》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