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董傳留別》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②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③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④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⑤
【注釋】 ①董傳:字至和,洛陽人,曾在鳳翔與蘇軾交游,窮困早卒。②粗繒:劣質絲織物。生涯:生,生平。③瓠(hu戶)葉:瓠的葉子,可作菜用。據載,東漢劉昆有學生五百多人,每年春秋兩度祭祀,常常準備好各種禮儀并用木瓠的葉子作祭祀品。瓠,葫蘆、冬瓜等的總名。強:勉強。舊時考試是在秋天舉行,夏季槐花黃的時節正在忙于溫書應考,故有“槐花黃,舉子忙”的諺語。這兩句大意是董傳倦于從師學禮,又忙于溫書應考。④尋春馬:唐代新科進士有頭簪鮮花,騎馬踏春的習俗。孟郊《登科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即寫此事。擇婿車:唐代科舉風俗:放榜那天,新科進士要在曲江宴會,公卿門閥之家常常裝飾車馬,前來選婿。這句暗示董傳尚未娶妻。⑤詔黃:黃麻紙寫的詔令。字如鴉:常指亂涂或書法拙劣,這里指黑色的字跡。這兩句表達作者期望董傳中舉之意。
【譯文】 您粗衣劣布蔽身聊度生涯,滿腹詩書氣度多么瀟灑。倦于陪隨老師學習禮儀祭典,勉強跟從考生一起溫書應考踏槐花。料想考中以后,既無錢財置辦踏春示慶的駿馬,又被珠光寶氣的擇婿車弄得兩眼昏花。然而名列黃榜,揚眉吐氣,足以使世人們羨慕、贊夸。
(聞 濤譯)
【集評】 清·紀昀:“句句老健。結二句乃期許之詞,言外有炎涼之感,非有所不足于董傳也。”(《紀批蘇詩》卷五)
近·高步瀛:“(首聯)飄然而來,有昂頭天外之概。”(《唐宋詩舉要》卷六)
【總案】 治平元年(1064)十二月,蘇軾罷鳳翔簽判任赴汴京,途經長安,與董傳話別時作此詩。董傳一生窮困不遇,蘇軾對此給予深切同情,并用良好的祝愿來寬慰董傳。詩中層層交織著董傳粗衣在外而經綸在內、貧困窘迫的現狀與作者美好祝愿之間的種種矛盾,造成強烈的反差,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韓駒《和李上舍冬日書事》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柴望《和通判弟隨亨書感韻》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