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
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此詩題為《泗州東城晚望》,未入詩,先為“望”字作了特定環境的交待。泗州,故址在江蘇盱眙縣東北淮水邊,康熙時,沉入洪澤湖。詩中所寫之景為傍晚時登泗州城遠眺所見的特有景色。
起句“渺渺孤城白水環”,詩人登上東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江淮水,環城而過。因為時已傍晚,一片茫茫白水圍繞中的泗州,似乎成了一座孤城。“城”冠以“孤”,“水”冠以“白”,更用“渺渺”二字總領全句,形成一幅清肅素樸的一幅古城風貌圖。第二句“舳艫人語夕霏間”。“舳艫”,泛指船。在白水之上,暮靄之中,片片行舟中陣陣人語嘈切。水上船行,船上人語,原是生活中極其平常的情景,但由于有“夕霏間”三字烘托,立時使江上景色洋溢著一派朦朧而別具情趣的韻味。以上兩句都是寫泗州城外景,首句是登城遠眺所見,以一灣白水環城勾勒出泗州城的地理環境,從大處下筆。第二句俯瞰江面,以傍晚霧氣中的船行人語,與白水相映托,從小處著墨。二者相互補襯,使臨水古城既具特色,更具詩意。
第三句“林梢一抹青如畫”,描繪的是在將晚的余輝里,在遠處綠樹梢頭,呈現出的一抹青山如畫的美景。“一抹”二字用得極巧妙,似乎說這美景是畫家在靈感來到時不經意涂抹出來的。第四句“應是淮流轉處山”,緊承上句,而且呼應一、二兩句。這里的“山”,正是上句“林梢一抹”的地方。泗州城的地理特色是“渺渺孤城白水環”,詩即以環城的白水為中心著力描寫。第一句是江白城孤,第二句即以船行人語相點染,第三句又以淮水轉彎處青山相襯托。滔滔長流,環城而過,極目淮水,在盡頭處只見林梢間一抹,青色如畫。至第四句轉用虛筆。“應是淮流轉處山”,看似詩人對“林梢一抹”處的判斷,實際上筆意所注不在地理形勢,而是為起句所描寫的“孤城白水”添勝。環城白水有“舳艫人語夕霏間”作點綴,畢竟稍欠單調,有了第三句的鋪寫和第四句的點明,則淮水下游孤城白水間的黃昏景色就清美調和,錯落有致了。
上一篇:《法惠寺橫翠閣·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泗州僧伽塔·蘇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