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迷仙引》·柳永
柳永
才過笄年,初綰云鬟,便學歌舞。席上尊前,王孫隨分相許。算等閑、酬一笑,便千金慵覷。常只恐、容易蕣華偷換,光陰虛度。已受君恩顧,好與花為主。萬里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云暮雨。
這首詞全部摹擬一個妙齡歌妓的口吻,道出她厭倦風塵、追求愛情的心理活動。作者似乎只是客觀如實地寫來,字里行間卻流露出對備受凌辱的妓女渴望跳出火坑、獲得自由的深切同情。
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寫這位妓女對賣笑生涯的厭倦和憂慮;下片寫她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上片一開頭,就以歌妓之口,說她剛16歲,就學婦人的樣兒梳結起蓬松如云的環形發髻,開始學唱習舞,從事賣笑生涯了。笄,是古代用來束發的簪子,據《國語·鄭語》注: “女十五而笄?!彼苑Q女子許嫁之年叫笄年或及笄?!半S分”二字,透露出多少屈辱和辛酸。對王孫公子“慵覷”,即俗話說的“懶得一看”的意思。這兒用“一笑”與“千金”對比,十分強烈地刻畫出她渴望尊重、珍視情意、追求知音的心理,同時也有力地反襯出那些公子王孫給予她的只是輕薄無情的玩弄。
“蕣華”指朝開暮落的木槿花,“華”通“花”。用木槿花來比喻美好而短暫的青春年華是很貼切的。把她厭倦風塵、憂慮未來的滿腔憂怨直截了當地傾吐出來。
“已受君恩顧,好與花為主”,既是下片的換頭,又是振起全篇的警句?!熬笔侵高@位有情有義而為之傾訴的對象(其中當有作者的影子),“花”當然是借喻歌妓自己了。用“萬里丹霄”來比喻擺脫了風塵生涯后那種海闊天空、自由美好的理想境界,又隱含了對于“君”打破攜妓而歸的種種世俗之見的希冀和渴望。
“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云暮雨”,一方面表達了割斷風塵、忠于愛情的決絕之志,一方面流露了祈求諒解、助脫苦海之情?!俺颇河辍?,用宋玉《高唐賦》所敘楚襄王與巫山神女相會、神女臨去時說她“旦為朝云,暮為行雨”事,而用意嚴肅哀婉。
上一篇:柳永《輪臺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晁補之《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