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道《九日寄秦覯》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疾風回雨水明霞,沙步叢祠欲暮鴉。①
九日清尊欺白發,十年為客負黃花。②
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無地落烏紗?③
【注釋】 ①沙步:沙岸邊系船供人上下之處。柳宗元《柳先生集》卷二八《永州鐵爐步志》:“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叢祠:叢林掩映的祠廟。②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十年為客: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作者由蘇軾、傅堯俞等人推薦,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徐州是作者故鄉,此前長期離鄉客居。黃花:指菊花。③淮海少年:指秦覯,字少章,是秦觀之弟,為作者好友,此時尚旅寓京師。無地落烏紗:用東晉孟嘉事。孟嘉是大將軍桓溫的參軍,重九節與溫同游龍山,風吹落帽;溫命孫盛作文嘲弄他,嘉又寫一文回敬,文章甚美,四坐嘆服。(見《晉書·孟嘉傳》)從此,“落帽”成為重陽登高的典故。作者用此典,意謂秦覯這樣的少年豪俊,豈能不得有力之士推挽,結伴登高,煥發文采呢?烏紗:指官帽。
【譯文】 疾風吹散陣雨,水面蕩漾起晚霞;草木叢中的神祠上空,盤旋著一群歸鴉。今日重陽,不勝酒力,可憐我已滿頭白發;十年漂泊,忘懷佳節,實在是辜負了菊花。登高賦詩,壯心猶存,懷念遠方的朋友;垂老之年,逢此良辰,感慨萬端,難以按下。淮海的少年是當今國士,才能不減孟嘉,豈能不結伴登高,文采煥發!
【集評】 元·方回:“‘無地落烏紗’,極佳。孟嘉猶有一桓溫客之,秦覯無之也。”(《瀛奎律髓匯評》卷十六)
清·紀昀:“詩不必奇,自然老健。后四句言己已老,興尚不淺,況以秦之豪俊,豈有不結伴登高者乎?乃因此以寄相憶耳。解謬。”(同上)
清·賀裳:“《九日寄秦》‘獨能無地落烏紗’,一作‘可能’,‘可’字較‘獨’字為圓,然‘獨’字意深,有‘陋巷不改其樂’之意。”(《載酒園詩話》卷五)
【總案】 哲宗元祐二年(1087),詩人由蘇軾、傅堯俞、孫覺等人推薦,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徐州是詩人的家鄉。還鄉赴任道中,恰逢重陽佳節,想到那數載“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流離生活即將結束,詩人心中充滿欣慰;但同時又想到那與自己“潦倒略相同”(《除夜對酒贈少章》)的好友秦覯仍旅寓京師,心中又不免感到惆悵。于是他以詩寄友,抒發自己的萬千感慨,并勉勵朋友奮發有為。后人對此詩的評論中,對“可能無地落烏紗”句有不同的理解。方回認為是惋惜秦覯未能得到有力之士賞識、推薦。紀昀認為是鼓勵秦覯登高賦詩。其實二意并不相悖,若秦覯得到有力之士的賞識,自然會結伴登高賦詩,兩層意思實兼而有之,紀昀不必斥方回“解謬”。
上一篇:蘇洵《九日和韓魏公》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均《九江聞雁》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