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淮上遇風》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一棹危于葉,傍觀亦損神。②
他時在平地,無忽險中人。③
【注釋】 ①淮上遇風:一作《江上遇風》、《過淮遇風》、《遇風險》,又作《赴桐廬郡淮上遇風》。②棹(zhao照):搖船用具,借指船。傍:通“旁”。危于葉:一作“危如葉”。亦:一作“欲”。損神:擔心。
③他時:一作“他年”。忽:輕視、忽略。
【譯文】 淮河上突遇大風,波濤滾滾;小船危如一片落葉,旁觀者也為之擔心傷神;日后到了平地大道,可不要忘記尚在險境中的人們!
【集評】 宋·黃徹:“范文正《淮上遇風》云(詩略)。雖弄翰戲語,卒然而作,兼濟加澤之心,可見未嘗忘也。”(《䂬溪詩話》卷七)
清·吳喬:“范希文《過淮遇風》云(詩略)。真是杜詩。余謂是子美之人,方可作子美之詩,于希文驗之矣。”(《圍爐詩話》卷五)
今·金性堯:“作者在風浪中的自勉:日后到了平地,不要忘記還有在險境中的人。”(《宋詩三百首》第21頁)
【總案】 范仲淹于景祐元年(1034)出守睦州(治所為今浙江桐廬),這首詩當作于他赴任途中。同時所作有三首,此為其中之一。此詩重點不在敘淮上遇風之狀,具體寫此僅首句。值得注意的是他由此而發(fā)的議論,可見他對處險境中人的關(guān)心,對受苦難百姓的難以忘懷。封建時代官僚中,能做到這一點確屬不易,范仲淹為后人景仰,主要也正在于此。
上一篇:呂本中《海陵病中五首(其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