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九日和韓魏公》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臺。③
佳節已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注釋】 ①韓琦,字稚圭,宋英宗時封魏國公。韓琦原唱題為《乙巳重陽》,即英宗治平二年(1065)。是年蘇洵參加韓琦家宴,當晚和詩此一首。②嘉祐間,洵與二子軾、轍同至京師,得歐、韓推賞,時蘇洵年五十六歲。金罍:酒器。③延東閣:謂韓琦好賢并對自己的薦舉。典出《漢書·公孫弘傳》:公孫弘位至丞相,“于時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老曲臺:指蘇洵費時五年參與完成《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雖成于百篇,爵不過九品”(《老蘇先生會葬致語》)。故有嘆老之悲。
【譯文】 不才如我垂久老矣竟忝列先生的門下,金燦燦的酒器映照著我滿頭蕭蕭的白發。慚愧呀魏公你如此看重又宴請了我,我在曲臺編的那本書消磨了幾多年華。多少回重陽節從憂愁中過來的,多少回酒醉中又壯心偶發。此番風雨之夜輾轉無眠,起來把新詩一遍一遍地寫下。
【集評】 宋·葉夢得:“蘇明允至和間來京師,既為歐陽文忠公所知,其名翕然。韓忠憲諸公皆待以上客。嘗遇重陽,忠憲置酒私第,惟文忠與一二執政,而明允乃以布衣參其間,都人以為異禮。席間賦詩,明允有‘佳節屢從愁里過,壯心時傍醉中來’之句,其意氣尤不少衰。明允詩不多見,然精深有味,語不徒發,正類其文。”(《石林詩話》卷下)
元·方回:“詩話謂韓魏公九日飲執政,老泉以布衣與坐。今味‘閑傍諸儒老曲臺’之句,即是修太常禮之時,非布衣也。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韓公首倡,見《安陽集》。是日有雨,所和詩非席上所賦,其曰‘暮歸沖雨寒無睡’乃是飲歸而和此詩耳。五、六是佳句。朱文公《語錄》頗不以為然,恐門人傳錄,未必的也。”(《瀛奎律髓匯評》卷十六)
明·楊慎:“蘇老泉詩:‘佳節每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白樂天詩有‘百年愁里過,萬感醉中來’之句,老泉未必祖襲,蓋偶同耳。”(《升庵詩話》卷四)
清·紀昀:“文公以伊川之故,極不善蘇氏父子,往往有意排斥。此明知其論之失平,而委其過于記錄者,其實不然。老泉不以詩名,此詩極老健。”(《瀛奎律髓匯評》卷十六)
【總案】 楊升庵以老泉詩意與樂天為一,失之粗心。樂天純為嘆老嗟卑之辭,老泉則翻出老驥伏櫪之思。尾聯“沖雨無睡,遍開新詩”之一種心境,正與樂天俗調不可同論。葉氏稱其詩“正類其文”,曾鞏稱老泉文“其雄壯俊偉,若決江河而下也;其輝光明白,若引晨辰而上者”(《蘇明允哀詞》),宋人所推崇之對句,為“圓轉流美如彈丸者”,老泉“佳節”一聯,庶幾近之。以文為詩,實乃健氣貫注之結果。
上一篇:潘閬《九華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師道《九日寄秦覯》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