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夏夜玩月》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仰頭月在天,照我影在地;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
不知我與影,為一定為二?①
月能寫我影,自寫卻何似?
偶然步溪旁,月卻在溪里!
上下兩輪月,若個是真底?②
為復水是天?為復天是水?③
【注釋】 ①定:疑問詞。有“究竟是”、“還是”一類的含義。全句說:“是一?還是二?” ②若個:哪個?真底:真的。③為復:疑問詞。義同“還是”。
【譯文】 仰望明月,它正高懸天宇;卻將我的身影映照在平地。我一行走呵,它便隨我移動;我若停步,它也跟著靜止。弄不清呵,我和我這影子,究竟是同一?抑或為二?那月亮既能畫出我的身影,讓它自畫卻又會何如?無意間我閑步溪邊,那月兒又悄悄藏在了水底。上下兩輪都是明月呵,也不知哪輪才是真的!莫非這水便是天空?或者那天原本也是一泓清水?
【集評】 今·周汝昌:“看他橫說豎說,反說正說,所向皆如人意,又無不出乎人意,一筆一轉,一轉一境,如重巒疊起,如紋浪環生。”(《楊萬里選集序言》第7頁)
【總案】 “水月”之說,原本于佛學。楊萬里摒棄其原意,蛻化來寫自己對月夜的觀照感受,將自己的生命和無限神奇的自然造化融合在一起,以致若此若彼,物我為一。借一系列的設問,來盡情地渲染他的天真與好奇,淋漓盡致地展示他的詼諧與疏放。“他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親的母子的骨肉關系,要恢復耳目觀感的天真狀態”(錢鐘書《宋詩選注》)。這首詩中,既有道的虛靜,又有禪的空靈,而更多的則是天真意趣,甚至較李白的名詩《月下獨酌》還更顯出一種耳目的天真與性格的疏放,使人深切地感受到詩人既“癡”且“黠”的藝術個性。在結構上也是“重巒迭起,紋浪環生”、愈問愈奇、筆筆活潑的。前人論誠齋詩,以為“筆端有口,句中有眼”(周必大《跋楊廷秀石人峰長篇》),確為的評。
上一篇:毛滂《夏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舜欽《夏意》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