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劉子翚1
善將不擇兵,善書不擇筆,顧所用如何耳2!南渡以來3,毛穎乏絕4,幔亭黃冠以筆遺予5,玉表霜里,視之皆觸藩之柔毳也6。束縛精妙,驅(qū)使如意,亦管城之匹亞焉7。因念:神州赤縣半沒埃穢中8,或言南兵剽輕不足仗者9,而春秋吳、楚之霸10,六朝晉、宋之捷11,不聞借銳于他方12,選徒于外境。昔人云13:“京口酒可飲,兵可用14。”豈用之自有道邪?書生過計(jì)15,推此理于試筆之間,庶幾??之裔16,不得專美于舊談17;組練之軍18,或有為于今日。
1劉子翚(hui)(1101-1147):字彥仲,宋代著名理學(xué)家。有《屏山集》。2顧:看。所用:指使用者。3南渡:指金兵攻占汴京,宋皇室南遷。4毛穎:指兔毫毛。南方少兔,故毛穎乏絕。5幔亭:山名。黃冠:道士帽,此指文題中的梁道土。遺(wei):贈送。6觸藩:指羊,語出《易經(jīng)》。毳(cui):細(xì)毛。7管城:毛筆,語出韓愈《毛穎傳》,此處指名筆。匹亞:不相上下。8“神州”句:意指北部中國淪于金朝。9剽輕:靈活而不沉著。10吳楚之霸:春秋時地處江南的吳國與楚國都曾稱霸一時。11六朝:指建都于南京的三國的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晉、宋之捷:指東晉大將桓溫、南朝宋劉裕戰(zhàn)勝北方軍隊(duì)的事。12銳:指精銳部隊(duì)。13昔人:從前的人,此指桓溫。14“京口”二句:見《晉書·郗超傳》。京口: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15書生:作者自稱。過計(jì):謬誤的見解,此自謙辭。16庶幾:或許可以。 ??之裔:指兔毛制成的筆。 17舊談:前人的文章,如韓愈的《毛穎傳》等。18組練:組甲被練的簡稱,指軍隊(duì)。
【析點(diǎn)】 作者一生四十七年,親歷了宋朝北方國土的淪喪,他曾親身參加抗金戰(zhàn)事,有著收復(fù)失地的愛國思想。這篇短文中,他把強(qiáng)烈的愛國情思通過“試筆”這一小事來抒發(fā),借題而論,即小論大,希圖鼓舞起南宋官員抗戰(zhàn)的意志和決心。
文題為“試筆”,但從作意說,后半敘用兵,實(shí)為主,前半敘用筆,乃為賓。敘用筆卻以善將用兵為起始;敘用兵結(jié)尾處之推理卻又先推及試筆。如此試筆與用兵交融而敘,渾然一體,切合文題又深化了文意。
文中引地處南方的歷朝的興旺為證,又明借前人語言,暗用前人作品,但都圍繞奮起抗敵這個目的,筆致開闊,雄渾有力。但文中多用典故及替代詞,影響文章的流暢與自然,也造成后人閱讀上的障礙。
上一篇:《論做事》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試畫工》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