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吳江》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春后銀魚霜下鱸,遠人曾到合思吳。②
欲圖江色不上筆,靜覓鳥聲深在蘆。③
落日未昏聞市散,青天都凈見山孤。④
橋南水漲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⑤
【注釋】 ①吳江:指吳淞江,今又稱蘇州河。源出太湖,流經江蘇吳江縣北,至上海市入黃浦江。②銀魚:魚名。體細長,光滑透明,產太湖,春季捕撈。合:應。③圖:畫。不上筆:謂描繪不出來。
④見(xian現):同“現”。顯現。⑤橋:指垂虹橋。在吳江縣松陵鎮吳江之上,原為木橋,橋身狀如垂虹。故名,后改為石橋。虹垂影:指垂虹橋在江中的倒影。合:溶合,滿合。太湖:位吳江縣(別稱松陵)西。
【譯文】 春盡嘗罷鮮美的銀魚,秋霜下了鱸魚更肥;他鄉遠客倘曾到過吳江,應更思念在此地的游跡。真想畫下江上的風光,卻又難以描繪江色的秀麗。寧靜的江上時聞鳥啼,須悄悄地去蘆葦深處尋覓。落日的余暉還留在天際,街市散盡已是一派靜謐。萬里晴空一色湛藍,更映現出遠山的孤凄。垂虹橋南潮水漲了,彩虹般的橋影隨波搖曳。清澄的秋夜月光多么明凈,瀉向太湖便分外旖旎。
【集評】 宋·龔明之:“張子野宰吳江,嘗賦詩云云,為當時之絕唱。”(《中吳紀聞》)
今·錢學增等:“此詩人任吳江縣令時作,描寫秀麗的江南水鄉景色,清淡幽雅,造語工巧。”(錢仲聯選《宋詩三百首》第203頁,浙江古籍出版社,203頁)
【總案】 吳江流域、太湖之濱,乃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湖光山色,州橋市鎮,美如圖畫。這首詩寫由黃昏至夜的吳江秋色,色彩紛呈,美不勝收,動靜和諧,聲情并出,合于天籟,而令人神往。尤佳者三、四兩句,不僅在聲、色、動、靜上落筆寫景,頗多生動情趣,更在創造出一種意境,若畫中留空白,給予讀者無限想象與聯想的空間。
上一篇:陳堯佐《吳江》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楊億《詠傀儡》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