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長卿
荒村帶返照, 落葉亂紛紛。
古路無行客, 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 澗水向田分。
不為憐同病, 何人到白云。
劉長卿是和杜甫同時的詩人,不過他的創作活動主要是在中唐。描摹山水是其詩歌的特色,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在詩的風格上受王維的影響很深。他和另一位詩人韋應物一起,當時被稱為“韋劉詩派”。《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這首膾灸人口的詩,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我們讀了它,仿佛進入了一個野村荒山之中,雖然景色十分凄寂,卻又感到十分幽靜恬淡,陶醉于大自然的本色美之中,得到一種特殊的藝術享受。
這是一個秋天雨后的黃昏。落日照在這荒僻的小山村里,周圍的一切是那樣的靜穆,只看見樹葉隨風紛紛而下,在地上堆積起來。一陣大雨不久前才下過,滴滴答答地在堆積得厚厚的樹葉上作響,更增添了荒村蕭瑟的氣氛。但這并不是一幅純粹的風景畫,而是有詩人的主觀感受、有抒情主人公的活動在內的,這就給詩增添了活力。詩人是在他自己灞陵的“碧澗別墅”里望這一切的。剛才說的那一些,也許是他靠在門邊縱目四望映入眼簾的東西吧。再看看那條從別墅通往外面的古路上,闃寂無人。這時候詩人的心情是寂寞的、孤獨的,他是多么希望能有一個志同道合的人這時從古路上走來啊! 難道自己高潔的情懷沒有人理解嗎?難道竟沒有一個和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嗎?正在詩人默默地望著那條堆滿樹葉無人走的古路而沉思、而苦惱的時候,啊,遠遠地望見山那邊轉過了一個人的身影,那不是你——皇甫待御嗎? 獨獨你,在這蕭瑟的季節里來看慰我這孤寂的人兒,這怎能不使人“喜”呢! 可見,詩人為了皇甫曾——這位殿中侍御史的出場,預先花了不少筆墨,安排了環境,描摹了氣氛。只有這樣,才可見出詩人的“喜”來。——趕緊迎上前去,把朋友的手緊緊握定,告訴他,這里原來有一座小橋,可是剛才一場大雨,竟把這單薄的橋身沖斷了,現在不得不繞道而行;你看那清徹的山澗水,淙淙地往低處流去,它們分別流到那山下的各塊田里。朋友,這里,比起熱鬧的長安街市,比起那繁華的宮院庭殿,比起那車馬喧騰的曲江畔、樂游原,如何?可是,人們往往喜歡追逐那種富貴和榮華的生活而不能理解我的心情和愛好。只有你,皇甫曾這樣的知己者,才不辭遠道,來到這高山之巔、白云深處,來探望我啊!
從《唐詩記事》里我們可以知道,皇甫曾來看望劉長卿,先寫了一首《過劉員外長卿別墅》的詩,而劉長卿的這一首,是和詩。和詩倘若再重復原詩的意思,便覺索然無味,但要翻出新意,確實也是不容易的。從這首詩的題目《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看,這首詩至少要寫出這么兩層意思:第一要寫出別墅周圍的環境;第二要寫出皇甫侍御的來訪。但光寫出這兩層便算不得一首好詩,再拙劣的詩人也能做到。尤為重要的是要寫出“喜”字來。“喜”,也就是人物的感情。一首詩,沒有感情,不能打動人,那是不行的。而這感情,卻不能是直露的,而必須是與周圍的一切結合起來的。不說一個“喜”字,卻句句都寫“喜”字,這才是高明之處。因此,作者還從這幾個方面來說“喜”:一、自己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雖然孤獨、寂寞,卻是出于對這種環境的喜愛。在這里作者越用“荒”“返”“落”“古”“寒”“野”這些形容詞,卻越能反襯出“喜”字來;二、要說明皇甫侍御的來訪是出人意料的,是邂逅相遇,當然“喜”出望外;三、寫自己久已盼望有志同道合的人來敘談,而來的人恰恰又是自己久已盼望的人,這當然就更“喜”了。通過這樣的描述,“喜”字就突出出來了。而這幾層描述又是通過形象的描繪而自然地流露出來的,因此就顯得理趣情真,使得我們讀了這首詩的人也都“喜”起來,什么時候我們也能到這幽靜的白云深處去欣賞欣賞,去領略一下大自然的勝景呢?
寫到這里,想起了清代詩人袁枚的一段話,用在此倒是頗貼切的。他說:“自古文章所以流傳至今者,皆即情即景,如化工肖物,著手成春,故能取不盡而用不竭。不然,一切語古人都已說盡,何以唐、宋、元、明,才子輩出,能各自成家而光景常新耶?即如一客之招,一夕之宴,開口便有一定分寸,貼切此人此事,絲毫不容假借,方是題目佳境。若今日所詠,明日亦可詠之;此人所贈,他人亦可贈之,便是空腔虛套,陳腐不堪矣?!边@首詩便是如此,情和景都是十分“真”的,題又是十分“切”的,所以能“流傳至今”,成為一首好詩。
上一篇:《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晉·陶淵明》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禾熟·宋·孔平仲》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