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齊天樂 蟬》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②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③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④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⑤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⑥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⑦余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⑧謾想薰風,柳絲千萬縷。⑨
【注釋】 ①此詞又見《樂府補題》,題云:“余閑書院擬賦蟬。”同賦蟬者有呂同老,王沂孫、周密、陳恕可、唐玨、唐藝孫、仇遠、王易簡。②宮魂斷:晉·崔豹《古今注》:“齊王后忿而死,尸變為蟬,登庭樹,嚖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曰齊女也?!?③乍咽涼柯: 《禮記》:“孟秋之月寒蟬鳴。” ④瑤佩流空:唐·李商隱《水天閑話舊事》詩:“正聞佩聲和腰細。”柱:箏上弦柱。⑤嬌鬢:《古今注》:“魏文帝宮人絕所愛者,有莫瓊樹,……瓊樹乃制蟬鬢,縹緲如蟬,故曰蟬鬢?!雹蕖般~仙”二句: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序云:“魏明帝……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痹娫疲骸翱諏h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薄皵y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彪y貯零露:唐、徐堅《初學記》卷三十引《車服雜注》:蟬“清高飲露而不食也。” ⑦消得:消,受也。禁受。枯形:語本自孫楚《蟬賦》:“形如枯槁?!?⑧甚:是也。正也。清高:見注⑥。⑨薰風:和風,春風?!妒印罚核醋魑逑抑俑琛赌巷L》,辭曰:“南風之薰兮?!?/p>
【譯文】 宮妃滿懷一襟悲恨,魂斷魄散化為蟬,年年在翠陰庭樹之間哀哀鳴叫。它剛在日漸疏冷的柯枝間哽咽,又移飛到衰殘的暗葉中間哀鳴,一遍又一遍地把生離死別的愁緒深深哀訴。西窗外一陣驟雨掠過,哀蟬驚飛的聲音如玉佩流過空中,如玉箏調柱般悅耳,使人驚異時序換移,猶如鏡暗妝殘,哀蟬還為誰如此一往情深,保持著她的蟬鬢嬌妝?
金銅仙人鉛淚如洗,辭別故宮舊國,嘆息他手攜承露之盤遠去,無法貯存零露供養哀蟬。衣食無繼的蟬拖著病翼之身,驚恐于蕭條的秋節來臨,以日漸枯萎之形承受著時序驚換的世變,還能禁受得起幾度斜陽?行將僵死時發出的余音將更為凄苦。真正是獨抱清高潔身自好,卻頓然落得如此凄楚不堪的下場。此時此刻,回天無力,(惟有)徒然無益地遙想當日自己歡叫于薰風送暖,柳絲千萬縷中的盛時。
【集評】 清·周濟:“此家國之恨?!?《宋四家詞選》)
清·譚獻:“此是學唐人句法、章法;‘庾郎先自吟愁賦,’遜其蔚跂。‘西窗’句亦排宕法?!~仙’三句,極力排蕩?!∫怼?,玩其弦指收裹處,有變徵之音。結筆掉尾不肯直瀉,然未自在?!?《譚評詞辨》卷一)
清·陳廷焯:“字字凄斷,卻渾雅不激烈?!?《白雨齋詞話》卷二)
近代·俞陛云:“滄桑遺黎,誦之鳴咽?!?《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近人·陳匪石:“碧山龍誕香、……詠蟬諸作,論者多以為各有所指,且求其事以實之。……愚以詞境高渾者,行乎其不得不行,不待規規于寄托。在讀者以意逆志,見仁見智,各有會心。若就詞論詞,起處不使一平筆,倒戟而入,自有無限深意,用齊女化蟬事, ‘宮魂’二字仍是題面?!а省€移’,寫蟬之鳴。‘西窗過雨’以下,用排宕法,雖知其心之戚,轉疑其心之歡,至曰‘為誰嬌鬢尚如許’,則仍不信其魂斷:從反面翻足,以起下文;而五句一氣,又此調常法也。過變小中見大,因蟬飲露而生,故使魏明帝移承露盤故事,折歸‘宮魂斷’之本意。‘病翼’三句,一片變徵之音,……‘余音’三句,再申言之。以多情者每似無情,轉疑‘清高’者不應‘凄楚’,更透過一層。結拍兩語,因過變以下言秋后之蟬,乃回溯‘薰風’時節,蟬之始鳴,‘柳絲’以外不再著一語,作含蓄不盡之勢。其筆曲而不直,其意則回首前塵,無魂可斷,更為弦為之音?!?《宋詞舉》)
現代·唐圭璋:“此首詠蟬,蓋詠殘秋哀蟬也。妙在寓意沉痛。起筆已將哀蟬心魂拈出,故國滄桑之感盡寓其中?!?《唐宋詞簡釋》)
現代·沈祖棻:“《齊天樂》詠蟬將蟬人格化了,不但描摹其形態神情,并且寫出它的身世之感。情詞宛轉,一氣貫穿,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但是,這首詞還是明顯地使人看得出,它是別有寄托。因為蟬本來不過是一種小動物,到了秋天,漸近死亡,也是自然現象。若非作者別有用意,是不會以這樣深沉的悲哀和巨大的痛苦來詠嘆它的。同時,如果不是涉及君國之感,詞中也就不會使用‘宮魂’、‘銅仙’等詞和發出‘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這種哀音?!薄白髡叩挠靡鈪s在拿他當時親身領略的家國興亡之感,通過對蟬的生活情態來表現。題目雖是詠蟬,主旨卻在抒感。作者既然著重在后者,讀者也就不能??幢砻妫驗樵谶@種情形下,言外之旨常常比題中之義更其真摯動人。”(《宋詞賞析》)
【總案】 里普斯說:“我們總是按照在我們自己身上發生的事件的類比,即按照我們切身經驗的例比,去看待我們身外發生的事件?!?《論移情作用》)這種移情作用,基于詞人身歷的家國身世之感的心理定勢。在觀物即是觀心的移情作用下,客觀對象被心靈化。自在的區區小蟲,因了詞人調動蟬的典事這種含有歷史積淀的特定意義、蟬的自然習性和規律及詞人的特定身世家國之感,以意貫串,渾化無痕,使其成為富于象征意味的擬人化意象,既是詠物,不悖物理,又注入了沉痛的家國之感。
上一篇:高觀國《齊天樂中秋夜懷梅溪》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齊天樂(黃鐘宮)》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