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杜甫·戲為六絕句(選一)》鑒賞
杜甫
其 二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不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這是一組七絕的總標題,共有六首。“戲為”,即戲作。因為“此為后生譏誚前賢而作,語多跌宕諷刺”,故云“戲”。其實,杜甫寫這六首詩的態度是很嚴肅的,議論也很有可取之處。“六絕句”,是六首七言絕句,而非“六言絕句”。
當時文壇上有一些人存在“嗤笑前賢”的好高騖遠的惡劣習氣。如,取庾信流傳的賦而嗤點譏誚;又說楊炯好用古人姓名,諷謂“點鬼簿”;駱賓王好用數目作對,謂之“算博士”,等等。杜甫這組詩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寫的。它反映了作者反對貴古賤今的文學批評觀點,并又提出虛心學習文學遺產的正確主張。如其中說到的“不薄今人”、“別裁偽體”和學習“風雅”、“轉益多師”等等見解,于今仍然不乏借鑒意義。
“王楊盧駱當時體”,是這組詩中的第二首。這是詩人為維護前賢的歷史地位,批評“輕薄之徒”,而表彰“四杰”的作品。
* * * *
先看前一聯: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不休。
詩人在此,用既嚴肅又熱情的口吻,首先肯定“初唐四杰”詩文的歷史地位,說他們有他們那個時代的獨特的風格。可是,如今有些輕薄之徒,不斷寫文章詆毀他們。王、楊、盧、駱,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四人擅長詩文,對初唐的文學革新作過不少貢獻,被稱為“初唐四杰”。當時體,即初唐那個時代的詩文風格與體裁。哂不休,哂,譏笑,即不停地譏笑。
再看后一聯: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爾曹,復數代詞,即彼輩、你們,指哂笑者。不廢,不受傷害,也即常在。這是說,誰不知,你們這些人身與名不久即將消亡,而前賢們的詩文,則歷古長垂,有如江河之永久不廢!
詩人,用虔誠的態度,明確的語言,堅定的口氣,對“初唐四杰”的詩文的歷史地位加以肯定,不是什么人可以抹煞的,并批判與指明了那些輕薄之徒的不妙的前景。
詩人當時的這些說法和論斷是符合歷史觀點的,因而也是正確的。隨著“四杰”詩文的久傳不衰,老杜的詩論也因此與江河長流不廢,并閃爍著金燦燦的唯物史觀的光輝。特別是后半首,成為一千多年來一直活在文壇上的傳誦名句。直至今日,我們這些后輩,不是還用它來正告那些反對正義,詆毀真理的人們嗎?這正是杜甫名言的無限生命力。
* * * *
這首詩的巨大意義,不僅表明著杜詩思想觀念的萬古不朽,而且還在于詩藝上和其他方面的價值。
一、首開以詩論詩的先河
以詩論詩常見形式,是論詩絕句。它的好處是:每詩論述一個問題,簡捷明了;把若干首絕句連綴起來成為一個組詩,又可見出完整的文學觀點或藝術見解。自從杜甫以絕句論詩的形式出現以后,仿效者紛紛,影響至大。在歷代以詩論詩的篇什中,最著名的當推金代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這個大型的七言絕句組詩,論列甚廣,許多觀點,不無價值。
因此,我們最好全面學習它的整個組詩,以便真正學懂杜甫論詩的見解,全面掌握其精神實質。全組六首,前三首評議作家,后三首揭示論詩宗旨。其精神前后貫通,互為聯系,是一個藝術整體。
二、提出“厚今不薄古”的重要文藝觀點
杜甫在組詩的后一半中,提出“不薄今人愛古人”的論點,是極為可貴的,并且貫穿全組詩中,是本詩論中的一個基本論點。詩人就是用它來賦第二、第三和第一首詩中所論及的庾信和“四杰”的文學成就的,來衛護他們的歷史貢獻的。
為什么杜甫要提出這個問題呢?
這是很有針對性的。因為唐代緊承六朝,詩人們面對齊梁文學,如何繼承和批判?是一個極為艱苦而復雜的任務。當陳子昂首倡“復古”主張,李太白繼起并完成了廓清之功,扭轉了“務華去實”的齊梁藻繪余習時,唐代的“今人”、“后生”、“爾曹”之流,卻又走向“好古遺近”的極端,尋聲逐影,竟然全盤否定六朝文學,并把矛頭直指給唐代文學起著先導作用的庾信,以及對有貢獻于近體詩體制的建立和鞏固的“初唐四杰”。
有鑒于此,杜甫寫了六首絕句來闡明自己的觀點。第一首論庾信,第二首、第三首都是評價“四杰”的,要求大家應當“愛古而不薄今”(“今”,即指初唐時期)。接下去三首,從正面說明自己的上述的觀點,擺明自己論詩的宗旨。大家有興趣,可以找全組詩來讀讀,特別是最后一首更為重要。當然,它們是有機的整體,不可或缺,但最后一首,除了談藝術方面內容之外,還包含了創作指導思想和論詩的宗旨,因此更值得我們去體味。
特錄此詩如下——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上一篇:《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南北朝詩歌·南北朝文人詩歌·何遜·慈姥磯》鑒賞
下一篇:《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南北朝詩歌·南北朝文人詩歌·庾信·擬詠懷(選二首)》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