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行經華陰①》唐詩賞析,《行經華陰》原文與注釋
崔 顥
岧峣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②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③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④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學長生。
【注釋】 ①華陰:華陰縣,位于華山北面。②岧峣 (tiaoyao):山勢高峻的樣子。太華:華山。咸京:即咸陽,秦漢都城,此借指唐都長安。三峰:蓮花峰、玉女峰、明星峰,是華山上最著名的三座山峰。③武帝祠:即巨靈祠,華山志: “巨靈,九元祖也。漢武帝觀仙掌于縣內,特立巨靈祠。” 仙人掌峰位于華山東側,因其形似手掌而得名。④枕:依靠。秦關:函谷關。漢畤(zhi):漢代祭天地及古代帝王的處所。⑤長生:指隱居不仕,問道求仙。《莊子》: “廣成子曰: ‘無勞汝形,乃可以長生。’”
【鑒賞】 華陰是汴梁赴長安的必經之路。作者行經此處,被華山的雄偉峻秀打動,折服于大自然的神奇瑰麗,不由得對塵世間忙忙碌碌追名逐利產生了疑慮。一二兩句總寫巍巍華山高聳入云,俯瞰長安,氣勢磅礴; 蓮花、玉女、明星三峰直插霄漢,不是人力能夠劈削。以一個全景式的遠鏡頭描繪出華山鬼斧神工般的雄奇險峻。
山中晴雨不定,云霧繚繞,待詩人走得近了,已 “云欲散” “雨初晴”。武帝祠前,白云悠悠,朗朗乾坤若隱若現,仙人掌峰上峭壁千仞,青翠欲滴。雨過天晴的華山,清新濕潤,氣象萬千。一二兩句是山外看山,三四兩句詩人已置身山中,揉進了濃濃的山野氣息。近處華山的風景,詩人并沒有細描,只以云散雨晴,激起讀者豐富的想象,讓華山變得動感而靈秀。
五六兩句將華山放在更為廣闊的時空范圍來加以表現。黃河華山北靠函谷關的險隘,漫漫驛道西接漢代祭壇的平川。這兩句并不寫實,而是 “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文心雕龍》),把華山與它周圍的名勝古跡聯在一起,形成一個曠遠雄渾的意境,自然的風景因 “秦關”“漢畤” 而變得厚重起來。
最后兩句即景生感。西岳華山的雄險奇麗,讓詩人突然覺得整日為名為利而忙碌好無聊,生命短暫,自然美好,何不歸隱于山林,盡情去享受生活,去追尋生命的真諦。“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詩人戲稱路上的匆匆過客為 “名利客”,詩人自己何嘗不是 “名利客”,問路人實際上是問自己,這樣的寫法,有點自嘲的意味。
全詩寫景層次分明,氣勢恢宏,境界壯闊,筆力雄健。結尾旁逸斜出,曲折婉約,饒有情趣。
上一篇:《杜甫·蜀相》唐詩賞析,《蜀相》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唐詩賞析,《西塞山懷古》原文與注釋